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在數學課堂里,只有表達而無傾聽的對話是失敗的,只有表達而無傾聽的學習是低效的。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傾聽習慣與傾聽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
關鍵詞:傾聽亂象;策略;養成;傾聽習慣
一、小學數學課堂傾聽亂象
眼下,教師都致力于營造一種寬松的數學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于是,課堂上學生不愿傾聽、不會傾聽的現象隨時可見。
1.教師授課時,不愛傾聽
課堂上,當教師提問一位學生時,他還在思考,其他的學生便脫口而出;有時教師的要求還沒說完、講清楚,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做起來、討論起來了;有的學生看上去聽得很認真,但叫他回答問題,他卻不知所云,他其實在“假聽”,只是做出聽的樣子給教師看。
2.全班交流時,不愿傾聽
小學生普遍喜歡自己說而不喜歡聽別人說。當一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的學生著急地叫著:“我,我!”根本不理會發言的學生在講什么,而當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問:“誰還有不同見解?誰還有補充?”接著回答的,要么只顧順著自己原有的思路說自己的觀點,答非所問,要么簡單地重復別人的觀點。一旦有學生出了點問題,別的學生便急不可耐地打斷他的思路,甚至嘲笑起哄。
以上這些現象說明我們的學生不會傾聽,也就意味著不會學習,學生不會學習也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無效。
二、為學生的傾聽“開藥方”
1.營造傾聽氛圍,鼓勵學生樂于傾聽
教學中,創造各種情境,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調動學生傾聽的熱情。產生浸潤性效果,即讓學生愉快地融合在數學的環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覺地吸取和操練,不斷提高傾聽能力。
2.授之以法,讓學生學會傾聽
在學生發言時讓其他學生帶著任務聽。任務布置:他講的什么內容?你能夠簡單地說下來嗎?他講的與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他的發言是否有道理?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聽了他們的發言,你有了哪些新的收獲?有什么新的想法嗎?……通過這樣反復的布置任務,不自覺地可以引導學生建立起一套“傾聽學習”規范:認真傾聽,對聽到的內容進行把握、概括分析、判斷、歸納……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在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傾聽的能力,體驗到傾聽的價值,自覺養成習慣。
3.及時評價
對學生傾聽時的表現教師要及時做出評價。評價學生的行為而不是人格,我在評價學生的口頭策略通常是:“不錯”“正確”“答對了”等。
(作者單位 安徽省明光市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