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作文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能夠使小學生愿意寫作、寫好作文,是教師教學的關鍵,下面將通過介紹如何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感情抒發、素材積累、創新題材和寫作興趣這幾方面,闡述小學作文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解析
小學語文作文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作文的學習主要用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鍛煉學生寫作文筆,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等。由于傳統教育方式比較死板,導致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排斥寫作,下面我們將如何教學進行解析。
一、興趣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要講求方法,使學生愿意去學習。教師在教學時不要過分限制學生的思維,在明確了積極健康的大方向后,更多地發揮空間留給學生自己。學習要結合實際,結合生活,脫離現實的文章不能夠真正地表達感情,如,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公園游玩,然后布置一篇游記,可以記錄沿途的趣事、風景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等。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于這種題材能夠無限地發揮想象力,文章內容也會是真實情感的抒發,自由發揮的作文要比命題作文感情更真實。或者是課堂上教師講一個沒有結尾的故事,要求學生續寫故事結尾。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不同,因此,能夠創作出無限的故事。這些方法會使學生愿意去寫作文,達到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教學目的。
二、情感抒發
由于小學生沒有真正的社會閱歷,寫作功底剛剛處于初級階段,一些學生受到網絡小說的影響,寫作時隨意編造的故事看似好玩,實際上邏輯性差、無意義、沒有真情實感,如果不加以糾正會使小學生產生錯誤的學習觀念,所以,就要求寫作內容首先要從真實的感情出發,在感動別人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動自己。情感的抒發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例如,記錄一件最記憶猶新的事、描述自己的家人等,這些題目雖然沒什么創新,但是可以使學生的基礎更加扎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對寫作的態度由被動變為主動。
三、素材積累
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隨著對作文的深入學習,想要寫出一篇好的作文,除了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各種修辭以外,平時還要增強知識的積累,如,成語、典故、名人名言、好詞好句的運用等。由于小學的課業負擔不是很重,所以,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留給學生閱讀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書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同時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為學生布置一些寫讀后感、摘抄好詞好句名人名言的作業,并要求學生記憶。
學生閱讀的書籍首先要積極健康,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簡化的名著,如,《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勵志小故事》等書籍。由于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所以,不建議學生看一些內容思想成熟的書籍,如,《紅樓夢》或者是一些關于黑色幽默的書籍。同時,家長還要監督孩子,由于他們的判斷能力較差,極容易沉迷于網絡小說或恐怖故事中,這些文章沒什么內涵,不利于小學生的作文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
四、題材新穎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鮮的事物越來越多,作文的題材也要不斷創新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文對主題的選擇和立意的確定,直接影響到作文的質量,老舊的題材使人不需要將文章全部讀完就會猜想到結局,這樣不僅僅無法吸引教師的目光,自己寫作時也會感到平淡無味,使寫作文的水平得不到提高。
文章的立意要有創新,即使開頭寫得很精彩,但是結局俗套,依然不能夠在考試中拿到高的分數。學習作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多穿插一些名人為人的故事,弘揚正能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學習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真正地熱愛寫作。小學語文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一點一滴開始,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不要禁錮學生的思維,真正地做到提高文學素養。
五、鼓勵寫作
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多鼓勵,即使學生的文筆還很稚嫩,作文的內容很幼稚,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寫作,因為質的飛躍是需要量的積累來完成的。如,教師將優秀的文章在班上進行宣讀和展示,對優秀的學生進行嘉獎,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對于基礎不足的學生要多輔導,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曉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方式探微[J].教師,2013(24).
[2]姚彥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3(23).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三灶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