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一直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目前我們的學生的數學成績整體不是很理想,如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已擺在我們的面前。下面淺談我在如何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認識和做法。
一、做好初一和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初一和小學的數學教材在知識和研究方法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初一數學是在小學學習算術的基礎上推廣引申的,與小學數學相比具有豐富、抽象、概括的特點,在研究方法上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初一數學雖然內容不多,難度不大,但卻是中學數學的基礎,而剛升入中學的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都帶有較明顯的小學特點,因此,做好銜接工作,使初一學生盡快適應初中數學學習,對學好初中數學是很重要的,我認為需要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從算術到有理數的過渡
由于小學數學講的是整數、小數、分數,它們都是非負有理數,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得來的,現實生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但這些量是無法用算術來表示的,因此,必須引出新數,怎樣引入?我認為:應從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出發,為了使學生接受新的概念,盡可能地從學生熟悉的實例或已有的知識引出。
2.做好用字母代替數的建模工作
對于建立代數式,應首先通過小學學過的一些簡單的公式、法則、運算律等,如,正方形的面積S=a2,加法交換律a+b=b+a等來說明,用字母表示,不但能簡明扼要地表達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而且能方便地研究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代數式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所謂自學能力,是指學習者按照學習規律,主動獲取知識,不斷增長才干,科學地組織自身學習活動的特殊本領。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比绻阎R比之為“魚”,那么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就等于教會學生一生捕魚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重要性,教育界的認識是一致的,教師應怎樣抓好這個環節。我認為有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自學能力的起步引導
由于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沒有看書習慣,無論是單元、期中或期末復習,一般都靠教師組織,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教師應指明自學任務,列出較詳細的自學提綱,給予示范,劃分的單元盡可能小一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理解;其次,針對內容情況,布置練習,在學生讀完課本并初步理解后,要求全班學生進入練習討論,討論練習內容,討論練習方法。這樣做:一是初步鞏固所學知識,二是學習規范的書寫格式,三是讓學生暴露弱點,了解學生的難點,以便教師有的放矢,同時對其他學生也敲響了警鐘,有了以上的練習準備,講解就不必重復課本了。通過起步階段的努力,學生的自學習慣初步形成,實踐證明經過一段努力后,大部分學生不但能自學,而且能自學后寫出小結,提出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自覺能力。
2.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形式。它表現在:“對問題不急于歸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設想或各種解決方法,之后經過篩選,從而找到比較合理妥善的解法?!币虼耍l散思維具有求異性、探索性、多發性的特色。創造性的培養,主要通過對例題的解答,尋求不同的方法,探索各種解法區別與聯系,從而找出比較合理的妥善的解法,同時可以對課本的命題變換形式,引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智力品質的健康發展。
三、做好學生補差工作
學生兩極分化現象在許多學校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對于這個矛盾我們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給較差的學生補課,這項工作的開展,需從初一開始,到初二由于新的課程的開設,數學更難理解,學生分化就更嚴重,這個階段的補課工作必須做得扎實、細致,始終如一,不能半途而廢,直到初中畢業。補課的內容和要求及練習,要不斷提高要求,對于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鼓勵,對每一點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個別學困生進行輔導,能使他們增加信心,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合格率得到明顯提高
總之,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縣新溝實驗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