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對教育教學的日益重視,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將根據小學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現狀,并且從小學語文基本教學措施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基礎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一門相當重要的學科,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因素。而小學語文教學一向提倡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情操以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下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做出如下探究。
一、良好的前期準備——備課
備課不僅僅是將上課內容撰寫出來,不僅僅是寫教案,備課應該是全面的,教案僅僅是表面上的教學備課準備,而應該包括教師為備案所做的前期準備,包括查閱的資料以及自身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單方面地進行教案準備,往往是有的教師因為不想花費過多的時間,應付學校的檢查而進行的敷衍的備課準備。這樣不僅不利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而且不利于學生學習。尤其是朗讀準備,教師在備課室應當注重朗讀的準備,力求在課堂上能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良好的朗讀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文章環境中,而且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良好的課堂進行時——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合作學習的形式,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往往是極為熱鬧的,但是卻沒有良好的成效,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而,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1.問題務必有一定的討論價值,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當注意所提的問題是否具有討論的價值,是否能達到良好的進行小組討論的效果。
2.問題提出的時間是否恰當。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當注重提問的時機,當談論到學生都感興趣的時候提問,在同學對問題最有爭議時提問是最好的時機,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時應當注重備課以及小組討論的組織,這兩種是相對較為基礎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概況:上[J].課程·教材·教法,2012(03).
[2]莫雷.“德性內生”是德育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李季教授《德性內生:論兒童品德的自我建構》點評[J].中小學德育,2012(01).
[3]倪文錦.問題與對策: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仙居縣橫溪鎮上陳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