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班級上課,看到班里黑板報上載有一則關于安全方面的守則——“防溺水‘六不準’”。具體內容是:“一、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三、不準在無家長和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四、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五、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六、不準不會水性的同學擅自下水營救?!?/p>
顯然,這“六條”不像是教師個人杜撰的,很可能在哪里轉載或逐級下發的。不管是怎么來的,既然寫在黑板報上,就應該屬于班級的一個文件了,所表達的意思應該嚴密、簡潔、易記。
我們來綜合分析這六條。
“一、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二、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奔热弧八阶?、結伴”都不行,這兩條完全可以合并成一條:“不準游泳”。
“三、不準在無家長和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弊鳛樾W生,游泳時家長和老師就是監護人,也就是“不準在無監護人的情況下游泳”,其實監護人不僅僅是家長和老師,例如游泳教練也屬于監護人,所以沒必要把監護人一一列舉。
“四、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五、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這兩條的意思是可以到熟悉的水域或有安全設施的水域游泳,與第一、二條抵觸、相互矛盾。再者小學生不見得明白自然水域哪些是安全設施,估計也不會有在那里等待小學生來游泳的救援人員。
“六、不準不會水性的同學擅自下水營救?!卑凑找幎ǎW生不準參與救火,“會”水性的小學生就可以下水救人?或者在有人指導、結伴的情況下可以下水營救?再者會不會水性憑小學生自我感覺嗎?
綜合來看,“六不準”里的六條規定,其實歸結起來只有兩條:一條是“不準在沒有監護人的情況下游泳”,再一條是“小學生不準下水施救”??墒恰安粶省卑阉纸獬闪肆鶙l,重疊、矛盾??赡苤朴啞安粶省钡娜苏J為只有兩條不足以成為一個規定吧。
絕不是筆者吹毛求疵,也不是筆者的文筆好到哪里去。只是覺得多年來形成的文風影響越來越明顯,寫文章湊字數,好像字數不多就不是好文章;起草文件湊篇幅,條款少了就不完善。啰啰嗦嗦,重復覆蓋,讓人摸不著頭腦。寫個年度工作總結,把應該做的本職工作也添枝加葉地進行描述,廢話連篇,八股味特濃。
盡管筆者改變不了這種不正文風,但還是想借“六不準”說幾句感言?!傲粶省北旧頉]有錯,是表達的方式錯了。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開發區第三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