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手高一新生班,A是大多數任課老師最先認識的一個。開學不久,A的各種小毛病就開始顯露。他平時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或者匆匆了事,完全是為了應付老師,“完成任務”。任課老師向我反映過幾次,我也找他談過話,要他端正學習態度,尋找適合他的學習方法,上課認真聽講,不懂就問,作業要認真完成……我苦口婆心地說了一大堆,希望他能有所改變,沒想到的是,越找他談話,他就變得越無所謂。時間久了,我開始意識到長此以往,也許情況會愈變愈糟,我想,教育他需要一個時機,而我所能做的,只是耐心地等待。
某天下午,班委告訴我,有同學看見A今天中午放學后去網吧打游戲!我暗想,或許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了上網吧的問題,我曾在班級中作過許多次教育——上網吧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危險,報紙、網絡都報道過某某學生在網吧被不良少年敲詐、勒索,更有甚者,失去了生命!當然,只是口頭教育并不能管住這些愛玩愛鬧的孩子,所以還需要制訂相應的“懲處”措施。我的班級是這樣規定的:如有違規上網吧者,班主任親自家訪,告知其父母,并讓其家人取消當月零花錢。
帶著這樣“正當”的理由,我來到了他家。A的父母所在的單位效益都不好,白班夜班輪著上,時不時還要加班至凌晨。兩人都害怕下崗,因而大多數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他們告訴我:“他學習上的事我們也不懂,幫不上忙,平時我們工作都忙,顧不上他,有時候周末還要上班,只能全靠你們老師了。打也好罵也罷,對他嚴厲一些,沒關系。”我很清楚,他們也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在家時要求也很嚴格,把A看得很緊,不許他出門。“A啊,在家也挺斯文的,性格還算內向,作業做完了就自己看書,就是喜歡玩游戲,我們看見一次就打一次。現在人大了,打也打不得了,說他幾句他比我們還兇。”我真的很想告他一狀:A最近又去網吧了,但看見他的父母眼中的企盼和無奈,我止住了欲說的話。
人們常說“趁熱打鐵”,回到學校后我向A的初中同學打聽他,他們反映:A的成績不太好,常被老師批評。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他就去打游戲。我又找了A的初中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提到他就滿腹牢騷,“說到A啊,那是我最頭疼的學生了!他真是又煩又不聽話!作業拖拉不說,周末還總是去網吧打游戲,我逮過他兩次,而且當場罰過他。我也心平氣和地勸過他,也威嚇過他,罵過他,甚至求助他家長,但是都沒什么效果。也許驗證了‘教育不是萬能的’吧!不過A本質上不是個壞孩子,性格也很內向。”
了解到這些后,我突然想到一個小故事:有個愛狗成癡的人,常常花費高額金錢購買昂貴的食品來喂養他的愛犬。他聽人說深海魚油對狗的健康很有幫助,于是每天早晨都用雙膝夾緊狗的腦袋,強迫它張口,然后對著喉嚨灌進魚油。可是他卻沒有發現狗總在掙扎。某天,狗終于掙脫了主人,魚油流得滿地都是。主人生氣之余,驚喜地發現,他的狗正在那兒靜靜地舔食魚油,此時,他恍然大悟:原來狗抗拒的不是魚油,而是他喂食魚油的方式。
這是一個極其生動的例子,和我們老師教育學生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我似乎感悟到了什么,我決定還是從A的身上尋找答案。首先,我讓班級里與他走的近的同學和他聊天,然后我親自找他聊天。起初他什么都不愿說,只是告訴我自己錯了,下次改正。后來我與他聊起了網絡的話題:聽說你對電腦很熟悉,老師也想跟你學一些電腦方面的知識,什么軟件處理文字好,哪些程序可以處理圖像,哪個網站的新聞比較全面……經過多次的談心,他終于敞開了心扉,對我不再設防了,講話時不再小心翼翼、遮遮掩掩了,他開始向我講述他的想法:“同學們看不起我,老師也討厭我,沒有人愿意和我在一起玩,我就去玩游戲了。初中常去的,上高中后就沒有再去過了,就那一次。我也明白你們都是為我好,可我不喜歡你們總是教訓我,我也想好好學習,但是不要我還沒開始就嘮叨我要認真做,這樣我反而不愿意學了……”
聽了他的話,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對他大發雷霆。他已經在努力改變自己,而且很清楚自己犯的錯誤,原因也很自然:沒人理他,都瞧不起他,他總得找點什么來消遣啊。如果我們老師、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就大發脾氣,一味想通過“武力”讓學生聽話,可能短時間管用,但時間一長就不奏效了。
原來學生抗拒的不是我們的教育,而是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鼓勵A和班級里的同學交流、溝通,讓A擔任了我們班的信息技術組織委員,專門幫助同學們解決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同學找他說話,在一起討論信息技術的知識,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經過一學期的時間,A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最重要的是,他獲得了他人的尊重,在班級的地位明顯高了起來。他不再熱衷于游戲,漸漸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在班級里尋找到了快樂,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我相信,他還會變得更好,一直好下去。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新海高級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