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美術高考在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級四星級重點高中,絕大部分同學都是從高一暑假文理分班時才接觸繪畫的,這些學生的美術基礎較為薄弱,而高考的時間又顯得那么緊迫。在這樣的情況下,高考的目標沒有變,高考的難度也沒有變。因此,一個好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些學生中,有一些學生之前對繪畫有所了解,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美術基礎。根據學生美術基礎和繪畫表現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基礎組和提高組,針對不同的組別進行授課,另外還采取群體訓練相結合的分層教學法。
關鍵詞:美術;專業課;興趣;分層;鼓勵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創新來自靈感,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我所接觸的一些學生中,他們對繪畫本身并不感興趣,上課無精打采,作業也總是遲交或不交。這些學生都是抱著文化課分數較低的心態來的,認為美術專業非常“好考”,有的人甚至只學三個月就能考上大學,他們把美術簡單化,也理想化。同時,他們的懈怠情緒還會影響到班里的其他同學,這樣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就會受到一定影響。對這些學生要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務之急就是要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創造適合的機會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并用各種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產生主動學習美術的渴望。我在課堂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們每一個細小的進步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下課后,我經常和學生談話,了解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愿意多說,就像刺猬一樣把自己封閉起來,弄疼了別人,也傷了自己。慢慢地,經過一次次的談心,一次次的交流,他們覺得老師對自己是重視的,也是關心的。有些學生不善于交流,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通過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我在作業上留言與他們進行溝通,讓學生明白成功離不開點點滴滴的進步,離不開堅持和付出,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師一直在支持著他們。
二、因材施教,分組別教學
分成兩個組別在我的課堂上并不是帶有歧視,也不是按照分數的高低來進行,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繪畫狀態,掌握更好的繪畫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根據學生學習美術的差異,尋求最適合的方法。在文化課的學習中,教師講解題目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就會造成個別問題在全班很難開展,需要在課后,或者另外抽時間來進行解析,這樣會造成問題拖滯,很難趁熱打鐵。而我在講解課程時,則是有針對性地分組進行。例如:在講解新的知識點時,依然還是面向全體同學,這點和文化課沒有太多的區別,講解的時候要充分、細致。對于一個美術老師來說,光畫不說不行,同樣光說不畫也不行,所以要進行大量的示范,邊示范,邊講解。上課時,我首先提出這節課的要求,大家再分組進行繪畫。在這里,我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基礎組的同學這邊,要求他們先復習昨天上課的內容,溫故而知新。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我都給予及時的指導。如果僅僅是讓學生一直重復過去的東西,那進步肯定是不明顯的,所以復習的時間在半小時左右(一般美術課都在三小時左右,這是完成一張畫所需要的時間)。而這個時候提高組的學生繪畫進程已經進行了一部分,基礎組的同學則剛剛開始。兩個小時之后,學生們感覺有些疲勞。這時我提出讓基礎組的同學利用休息的時間觀察提高組同學的繪畫內容。因為是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所以提高組的同學畫面效果要好一些,這種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能夠更好地促進他們學習繪畫,激發他們學習繪畫的動力。有些時候,我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有一些是針對某個物體進行反復地繪畫,有一些則是針對不同的單個物體進行繪畫,還有一些由于時間上的安排,需要把一些未完成的繼續進行。所以,在走進畫室的時候,班里會出現每個同學所畫內容不一樣的場景,但總而言之,是為了找到更適合學生的方法。有時,在我巡查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組別的學生再進行一些要求上的細化。
1.校園文化藝術節的助推作用
每年一度的校園文化藝術節是學生展現自我的時刻。在這個多姿多彩的舞臺上,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了出來。藝術班的學生也積極地投入到這些活動中,他們把自己繪畫的成果向全校展示。為了做好一次展覽,他們精心布置展板,從畫紙的排版到一些花邊的裝幀設計都在認真琢磨研究著,力求在全校師生面前達到最好的效果。辛苦的付出,也得到了很好的收獲,那些流連在展板前的老師和學生都發出了贊嘆的聲音。這讓所有參與展覽的同學都感到了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學生增強學畫的動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另外,我也要求有能力的學生舉辦一些個人畫展,舉辦畫展需要充足的準備,需要平時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后,很多同學也希望有這樣的機會,過一過“大家”的癮。于是我決定競爭上崗,優勝者獲得舉辦畫展的機會,有些沒被選上的同學卯足了勁,爭取下次的機會,這樣班里就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環。
2.分組教學的動態管理
上面所說的分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實行動態的教學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些原來基礎較為薄弱的同學也可以進入到提高組中。如果提高組的同學一直停滯不前,那將面臨“降級”的危險,所以每個同學都開足了馬力,全身心地投入,希望能加入到自己所期待的組別中。實行分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繪畫方法,更快地融入到繪畫中。另外,我也經常讓一些畫地較好的學生來到基礎組中,目的是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辛華泉.形態構成學.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08.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中學)
編輯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