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學校長在學校發展、師資隊伍建設中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但在選拔任用方面仍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要建設一支具有戰略眼光、具備教學實踐能力的中小學校長隊伍,必須首先建立健全優秀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機制,全面推行校長職級制度,嚴格執行校長準入制度,試行校長公開選拔機制,建立健全校長任期制,從而促進校長的專業發展,提高校長群體的專業水平,提高學校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機制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會有什么樣的學校,就有什么樣的教師和學生。”這句來自于教育實踐經驗的精辟論述足以表明校長在學校發展、師資隊伍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長在選拔任用方面還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一是學校“行政化”較嚴重。全國政協委員、濟南大學副校長張承芬說,套用黨政干部標準,校長直接由政府部門任免,使“許多不具備校長任職資格的人,卻占據著校長舞臺。這種現象在大專院校存在,在中小學校也存在,還絕非個別。二是校長任職資格的確認不夠合理。目前我國中小學校長資格證書制度還存在著以下三個問題:(1)沒有實施嚴格的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準入制度,導致校長素質差異很大。(2)校長資格獲得與職務任命程序存在不合理之處。由于我國長期實行校長任命制,因此,形成校長先上崗再培訓,再取得培訓合格證書。這種先任命后速成培訓取得證書的做法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足,證書的發放容易流于形式。(3)校長資格證書發放存在封閉性。這種封閉性在某種程度上失去資格證書的本來意義。三是校長選拔缺乏民主性,長官意志過重。很多時候領導個人的意志就能決定一名校長的去留,導致校長群體中有一部分素質不高,尤其是在職業道德和專業理論方面,缺乏正確的權力觀和政績觀,唯領導之命是從,無視教育規律,急功近利。同時一旦被任命,因缺乏有效的評價、約束和問責機制,權力容易迅速膨脹。四是校長任免的程序還欠透明。行政委任往往處于一種封閉、半封閉狀態,遴選工作,透明度不高。其產生的直接結果是中小學校長素質能力普遍偏低,缺乏經營管理和開拓創新的能力與勇氣,缺乏推進學校改革的意識與志向等。
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中小學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水平,必須首先建立健全優秀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機制。
一是全面推行校長職級制度。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度,意在取消校長的行政級別,強化校長的職業意識和專業發展,從根本上摒棄校長的官本位意識,是一種歷史性變革。許多地區致力于職級制的試驗,通過制度的創新或設計給校長提供內在和外在的動力,實現學校和校長的良性發展。據悉實施校長職級制,逐步實現了中小學校長與行政級別脫鉤,明確校長作為法人代表的用人權、分配權和其他管理權,形成校長職務能上能下、流動能進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靈活用人機制。二是嚴格執行校長準入制度。首先應建立校長資格考試與認證制度,實行校長“先持證,后上崗”的制度。把住校長準入的門檻,有助于從權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有助于開放式校長隊伍的建設和培養。三是試行校長公開選拔機制。公開遴選是選拔合格校長的重要途徑。凡出現校長職務空缺或校長任期屆滿而需要重新確定校長人選時,都要以公開招聘、公平競爭、擇優聘任作為主要方式。經過遴選考驗的校長一般都具備較強的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實踐能力。這樣的做法激活了教育改革向前發展的一盤棋。四是建立健全校長任期制。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長公開選拔的作用,配套制度必須完備,特別是任期制度必須建立健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校長的主觀能動性,確保教育發展規劃得以實現。任期制度可以規定學校領導干部任期為3年,在同一學校的同一職位連任一般不超過兩屆。臺灣中小學校長采用任期制,在原校最多只能連任一次,期滿需再參加他校的遴選。
目前正是我國深入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大好時期,正是大力倡導溫家寶總理在很多場合一再強調教育家辦學思想的時期。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就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就要建立健全規范科學的中小學校長選拔任用機制,從根本上保障校長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促進教育事業持續、穩定、快速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景揚.中小學校長管理與培訓.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2]彭勇.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建蘭路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