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它在人的智力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想象又是創造的基礎,想象能力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進行創新教育不可缺少的認知能力。
關鍵詞:數學學習;教學;學生;想象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想象,他們往往借助豐富而靈活的想象,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分析數量關系,感受數學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的關鍵是要為學生提供這塊土壤,讓全班學生能在良好的精神狀態下展開想象的翅膀。我覺得在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想象。
一、在課題導入中激發想象
好的課題導入是新舊知識聯結的“網站”。例如,教學“元”的認識時,在復習“分”“角”的知識后可以講這樣一則小故事:“小田拿著1元錢買了8角一支的鉛筆,售貨員只給他找了1角錢,小天說找錯了,應該找2角?!比缓笞寣W生判斷到底找錯了沒有,接著就讓學生想象今天要學習什么內容。此時,學生既聯想到了以前學過的“分”“角”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對“元”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欲望與想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解決問題中激發想象
小學數學思維與語言協同發展的教學模式是“提出問題—探索研究—歸納整理—練習運用”。在“探索研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可以讓學生想象它與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這個想象正是掌握本堂課的重點,用這個想象貫穿整個堂課,就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在課堂小結中激發想象
課堂小結可以使想象延伸。如,學習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學習目測、步測等方法后,可以讓學生想象步測學校與家的距離、教室面積的大小等。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想象的欲望,而且把知識學活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學生數學想象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只有創設寬松的環境,探索多條途徑,精心培養,正確引導,讓學生展開思維,才能使他們的數學想象能力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 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中心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