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摘 要】企業并購是資本運作的主要方式,是企業實現快速擴張的重要途徑。本文對并購產生的正效應、負效應進行簡要思考和分析,揭示企業并購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企業并購;并購動因;并購效應;經營協同;財務協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生存和取得發展就必須要不斷發展壯大,其主要方式有外部發展和內部發展兩種,而并購正是企業對外擴張的主要途徑。企業并購是資本運作的主要方式,是企業實現快速擴張的重要途徑。企業并購逐步發展成為我國企業資源重組和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
一、并購正效應
(一)經營協同效應。所謂協同效應即1+1>2的效應。并購后,原來企業的營銷網絡、營銷活動可以合并,節約營銷費用;研發費用可以由更多的產品分擔,從而可以迅速采用新技術,推出新產品。企業并購對企業效率的最明顯作用表現為規模經濟的取得,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二)財務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主要是指并購給企業財務方面帶來的種種效益,主要表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資金統一管控。并購后的企業可以對資金統一調度,資金利用效果得到增強;管理費用可以由更多產品分擔,節省管理費用。由于規模和實力的擴大,企業籌資能力可以大大爭強,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
(2)通過并購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不同類型的資產所征收的稅率是不同的,股息收入和利息收入、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的稅率有很大的區別。由于這種區別,企業能夠采取某些財務處理方法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另外,如果被并購企業存在未抵補虧損,而收購企業每年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利潤,收購企業可以低價獲取虧損公司的控制權,利用其虧損抵減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取得一定的稅收利益。
(3)預期效應對并購的巨大刺激作用。財務協同效應產生預期效應。預期效應指的是由于并購使股票市場對企業股票評價發生改變而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預期效應對企業并購有著重大的影響,它是股票投機的一大基礎,而股票投機又刺激了并購的發生。
(三)企業發展動機。企業可以運用兩種基本的方式進行發展:(1)通過內部投資新建方式擴大生產能力;(2)通過并購獲得行業內原有的生產能力。比較而言,并購往往是效率比較高的方式。這是因為:一方面,并購有效地降低了進入新行業的壁壘。另一方面并購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發展的風險和成本。
(四)加強市場控制能力。企業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可以使企業獲得某種形式的壟斷,這種壟斷既能帶來壟斷利潤又能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因此這方面的原因對并購活動有很強的吸引力。
(五)企業發展的戰略動機。企業可以制定較長遠的發展戰略,有意識地通過企業并購的方式進行主導產品種類的轉換。
二、并購負效應
(一)管理成本提高。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是內部協調成本上升。(2)是新企業營運風險增大。(3)是融資成本增高。(4)是信息成本增加。(5)是資產不實成本增高。
(二)技術進步趨緩。企業并購越多, 就越遠離完全競爭而趨向于壟斷或近似于壟斷,缺乏競爭的壓力, 創新的速度也會減緩。
(三)時滯造成總福利損失。在采用并購的情況下, 為了達到有效規模而將相關行業置換, 這個內部擴張過程會得到減緩, 同時又會反過來導致并購的進程受阻。因此, 盡管并購可能具有直接凈效應, 即成本節省超過總福利損失, 但存在內部擴張時, 這種影響可能最終是負的(并購仍能節省成本, 但不并購可以避免總福利損失)。
三、企業并購中存在的問題
(一)目前國內企業橫向并購效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縱向并購和混合并購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差距。
(二)混合并購效應較差,并購失敗率高。目前國內企業運用關聯交易進行并購重組,實施利潤轉移和利潤操控。尤其是當被收購公司在前兩年滿足配股資格、第三年出現效益滑坡時,新股東通過一次性利潤輸送確保當年可以配股,導致混合并購效益差。
(三)上市公司高溢價重組并購屢見不鮮,對股票市場影響較大。在權益性融資方式下,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作為對價或進行換股以實現并購,如果企業經營效率不能得到實質提升,則會降低每股收益。
(四)對規模經濟的理解錯誤。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混淆了規模經濟與經濟規模的概念,認為經濟規模大,就能帶來規模經濟。
(五)片面追求多元化經營。不少企業不重視強化核心競爭力建設,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結果導致并購失敗。
(六)信息不對稱,對目標企業了解不足。在并購中,一些目標公司存在隱性負債、潛在隱患,并購方在對目標公司進行評估時,往往不能夠對被并購方的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進行準確的評估。
(七)注重短期財務價值,缺乏長期戰略。所有并購都應是圍繞一定的戰略目標進行的,而并購是以價值創造為目的,通過優化資源配置的方式在適度的范圍內繼續強化主營業務,產生一體化協同效應,創造大于各自獨立價值之和的新增價值。
(八)整合控制力低下。在國內并購中,對“整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它們往往在“強強聯合”后忽視整合問題,缺乏整合能力。
四、針對并購中存在問題的相關建議
(一)國家應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真正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化的企業制度。
(二)加快發展中介機構,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企業并購中的作用。
(三)加強監管。主要有三方面內容:
其一,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該體系應由權威的監管機構完善的法律法規、強有力的監控手段和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組成的自律系統構成,具有制度化持續性等特點,以規則和案例形式建立一套行為約束機制,設計一套發現違規和保證遵守規則和條例的程序,制定一套能降低交易費用的道德和倫理規范。
其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市場操縱的可能性。
其三,規范市場主體行為。著重規范和完善上市公司《公司章程》,設立反收購條款,貫徹股東民主原則,保證股東大會的權力及形成對董事會有效的制約機制,加強內部控制和財務設計制度,防止欺詐行為;加強立法,促使并購活動體現國家意志及宏觀政策意圖,維護公平競爭。
(四)企業應樹立以價值創造為目的并購動機。企業要摒棄實現投機性的收益并購的目的,旨在通過并購來獲得或者強化企業的核心能力,為企業長遠價值增長奠定戰略基礎為動機進行并購。
(五)企業在實施并購之時要充分審視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對企業實現規模效應的條件限制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對照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堅決杜絕不顧自身經營實力而盲目地追求企業規模擴大的現象發生。
(六)企業應進行專業評估。企業在考慮進行并購活動的必要性的基礎上,應對自身實力進行客觀且謹慎的分析。針對被收購方,并購方應廣泛攝取信息進行盡職調查。
(七)企業應實施有效的整合。企業并購應以構筑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最終目的,所以并購后整合過程的指導思想應該是圍繞核心競爭力構筑來培育企業的戰略性資產。
參考文獻:
[1]李文 .企業并購效應分析及政策建議[J] .會計師,2009:88-90
[2]高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大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6
[3]劉依依 賈玉心.關于我國企業并購的若干問題分析[J] .經管空間,2011(12):70-71
[4]郭小平.企業并購財務風險及其控制[J].企業研究,2011 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