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芬
【摘 要】疊石橋家紡市場自被商務部確定為重點培育的“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首批試點單位”以來,進行了大量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前期準備工作。本文就疊石橋市場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優劣勢進行分析,以期給地方政府做可行性分析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市場采購;市場采購貿易;可行性分析
2012年,疊石橋家紡市場與義烏中國小商品城、海寧中國皮革城同時被商務部確定為重點培育的“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首批試點單位”。這是海門市家紡產業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探索,更是疊石橋家紡市場提檔升級、持續繁榮的重要機遇。
一、疊石橋家紡市場發展的先天優勢
作為全國近代輕紡工業的發源地,家紡是南通一張靚麗名片,而疊石橋家紡而是南通家紡的代名詞和全國家紡的風向標。疊石橋家紡產業實力位居全國家紡市場之首,列全國布料及紡織品市場第三名,2012年市場超450億元。市場占地1000多畝,擁有1萬多間經營商鋪,形成了以疊石橋市場為核心、覆蓋周邊5個縣區近100平方公里、擁有2500多家生產企業、帶動50多萬從業人員的家紡產業板塊。產品暢銷全國近350個大中城市,國內市場占有率達40%,并遠銷全球5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疊石橋家紡產業鏈條長、門類全。市場內經營200多個系列、560多個品牌、1000多種家紡,無論是設計環節的花型、款式、配色、樣品等,還是生產環節的原料采購、批量印染、加工裁剪、質檢包裝、物流配送等,都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協作的產業鏈條。尤其是2012年,疊石橋家紡市場被商務部確定為重點培育的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首批試點單位,疊石橋家紡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城際快車。
海門靠江靠海靠上海,具有承接南通綜保區和上海自貿區輻射和集聚效應的獨特優勢,將推動海門更加升入地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對海門的“溢出效應”更加顯著。一直以來,疊石橋家紡產品銷往世界的主要通關口岸為上海以及南通,并且報關程序相對復雜,企業外貿成本較大、效率較低,即便2012年8月南通海關在疊石橋家紡市場專門設立了臨時辦公地點,也沒有對大部分外貿企業的出口發揮便利功能。而綜保區和自貿區的籌建則對疊石橋家紡產業帶來了春天,家紡產品進入這兩區域內,即相當于出境,就能享受相應平臺的優惠政策,并且可以通過國內任何口岸直接放行通關,對外貿企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疊石橋家紡市場發展市場采購貿易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內涵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是指在經認定的市場集聚區采購商品,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采購地辦理出口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特點,一是從主體上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參與主體數量多且成分多元化。二是從客體上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以小商品為主。三是從形式上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融合了內外貿。四是從貨物裝運看,市場采購貿易拼柜組柜普遍。五是從結算上看,市場采購貿易中現金結算和人民幣結算居多。
市場采購貿易政策的主要內容,一是明確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概念和使用范圍;二是培育多元,貿易主體,放寬了主體準入;三是進一步簡化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增值稅征、退管理方式,對市場集聚區的市場經營戶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的貨物,實行了增值稅免稅政策;四是進一步提高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通關便利;五是允許市場采購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對市場采購貿易外匯收支實施主體監管、總量核查和動態監測。
三、培育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后天劣勢
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全國首次推廣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自2012年8月“市場采購”新政實行以來,義烏的對外貿易呈現井噴態勢。要借鑒義烏市場采購貿易的成功經驗,切實找準疊石橋市場改革突破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首先需要準確把握自身發展脈搏。本文就疊石橋家紡市場采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后天劣勢進行分析。
(一)疊石橋家紡外貿總體水平偏低
雖然疊石橋家紡市場綜合實力較強,無論是市場業態、產業規模,還是對外影響力、整體發展水平,與義烏、海寧兩大專業市場相差無比,但外貿發展明顯落后。2012年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的外貿出口額為3.59億美元,僅為海寧中國皮革城外貿出口額十分之一,是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外貿出口額的個位數都不到,可見差距之大。
(二)報關手續繁瑣
疊石橋家紡企業一般采用“前店后廠、跨國直營”的外貿營銷模式,先后在俄羅斯、羅馬尼亞、智利、南非、阿根廷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300多家境外公司,海外注冊商標超過30加。但是,口岸等涉外服務功能平臺建設嚴重滯后,疊石橋家紡市場2012年8月才設立海關辦公點,且只能屬地申報、無口岸驗放權限。同時,南通海關 船期長、預期抽檢率高,因此,94家從事家紡外貿業務直接出口型企業中,有89家選擇上海口岸,另外部分無自主出口權的經營戶則通過義烏市場拼箱出口。
(三)缺少有實力的貨代公司
疊石橋區域94家外貿家紡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基本全部都是委托或雇傭包括貨代、報關、船代或無船承運人等中介服務機構。據統計,這些中介結構50%是上海地區的貨代公司,30%是南通地區的貨代公司。按照被委托雇主企業數以及業務量綜合排名前5為貨代公司中,僅有一家為南通市境內的貨代公司。如果按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特定區域、特定主體和特定通關地”實施條件,今后疊石橋家紡專業市場境內必須自我培育或大力引進這些有實力、信譽高的外貿中介服務公司。
(四)對外貿企業吸引力不夠
因為退稅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一般貿易轉做市場采購沒有可能性。根據國家現行的出口退稅政策,我國紡織服裝的出口商品平均退稅率已達到15%以上。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 對從疊石橋市場采購的商品實行“免征免退”政策,參照義烏新政,目前義烏市政府對符合條件的義烏“市場采購”試行企業每美元出口額補貼3分人民幣,即大約補貼0.5%。若一般貿易專做“市場采購”,增值稅則不能退,所以正規納稅企業一般也不會把一般貿易轉做“市場采購”出口。
(五)社會影響大但專項政策少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市場采購”新政,享受了商務部等8部委的國家層面的政策優惠,如商檢按照自檢、驗證、核查實施分類監管,可使80%左右的商品實行窗口審單放行;國稅試行“免征免退”稅收政策;同時義烏市政府給予參與試行的義烏本地企業一定的財政扶持。
此外,為加強對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浙江省成立了以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為組長的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其市場采購貿易新政的實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政策保障。反觀疊石橋家紡市場的市場采購新政,自被商務部確定為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單位以來,都是疊石橋市場管委會來組織實施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組織過程。疊石橋家紡專業市場雖隸屬省級開發區,但政策扶持相對不足,推行困難重重,起色較慢。
四、總結
結合上述優劣勢分析,要深入推進內外貿結合市場試點,加快打造長三角北翼家紡用品國際貿易區,我們認為,必須做好實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自“市場采購”新政實施以來,義烏出口呈現成倍增長現象。但是我們也發現,義烏外貿出現井噴現象,很大部門的原因在于統計口徑的“回歸”。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實行條件是“特定區域、特定主體和特定通關地”, 浙江省商務研究院課題組調研發現,“市場采購”新政實施前,經義烏以“旅游采購”方式的出口小商品的名義主體中,很大一部分在江西、重慶、深圳等地注冊的公司,新政后,經義烏海關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小商品的主體中,義烏和金華本地的企業數量上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對一般貿易以及周邊地區并未產生影響。
第二,由于經營基礎、發展環境、市場體制和發展思路的不同,義烏小商品市場與疊石橋家紡市場相比,有著許多不同的特點。從從經營商品來講,義烏小商品市場擁有43個行業、1900個大類、170萬種商品,綜合商品特色明顯,而疊石橋家紡市場只是經營一個大類、200多個系列的床上用品專業市場。從市場依托來看,疊石橋家紡市場為生產基地型市場,而義烏則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集散地型市場,僅義烏進口商品館就引進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萬多種境外商品。從內外貿結合程度看,義烏目前是外貿為主導,疊石橋市場仍以內貿批發為主、外貿供貨出口為輔。義烏市場由于出口商品種類繁多,實行“市場采購”新政,簡化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增值稅征、退管理方式,提高了市場采購出口商品通關便利,故而新政具有實施意義。而疊石橋市場出口貿易在海關類目處理上只有一個類別,沒有簡化通關手續的意義。
第三,要培育疊石橋市場經營戶的“走出去”意識。疊石橋市場的經營戶尤其是疊石橋區域的不少本地經營戶,普遍缺少“走出去”,走出國門做生意的意識,他們只想做國內批發貿易。本地經營戶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普遍落后于義烏商人。甚至于,地方政府給予免費企業展示自己商品的機會,他們都不樂于參加。“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對一般貿易的外貿企業本就沒有吸引力,要培育好疊石橋家紡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首先要培育經營戶走出去的做全球生意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浙江省商務研究院課題組.義烏出口“培增”現象及“市場采購”新政效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