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與傳統的以案定教或者以教定教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在于,以學定教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發展現狀,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中心,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價值。高效課堂指的是采取最少的工作成本與合理的教學手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高效課堂,是在準確把握教材和學生的前提下,教師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引,使其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最大量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以學定教主要是根據具體的學情,對教學起點、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進行定位。學情主要指學生知識程度,學習能力的基礎情況,學生年齡中的認知水準,學生課前預習的程度,以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等情況。而“定教”,則指保持教學的起點處于中間水平,并在合理的起點,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并將教學藝術運用到極致,從而達到每位學生都能實現最大化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是小學生理性思維構建的主要方式,將“以學定教”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主要從課前預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知識累積等方面構建出高效的課堂。
一、“以學定教”要求教師了解并抓好課前預習
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并且小學生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不能專注地學習。因此,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對課本熟悉以后,他們才能了解教師教授的知識,教師講授的時候才能加深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印象。學生在體會了預習的成果后,便會養成自學和好學的習慣,這是比較好的開端。同時,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布置預習內容,必須明確學生預習的要點,讓學生不至于胡看,抓不到重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進行五年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預習,并提出如下幾點預習建議:(1)對沒讀懂的地方,可畫“?”號作為標記;(2)在閱讀本課的時候,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地方做上記號(可以是“三角形”“波浪線”等)。學生在自習后,可組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給他們較大的空間發表自己的意見,并提出各自的問題。之后,教師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圍繞公式的產生與兩個圖形間的關系展開交流,并針對常見問題進行點撥,像“一條底上有無數條高”“公式中的高與底必須是互相垂直的”等。通過課前預習,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學生能更容易理解本課的知識重點。
二、“以學定教”要求教師設置問題情境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設置問題情境,能夠促使學生去思考問題,并從這個過程中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念,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問題情境設置不能太刻意或者枯燥虛無,應當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比較適合設置問題情境。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會讓學生開動自己的思維,從而多想多問。教師可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年級《比多少》一課教學時,教師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有一天,有4只小猴子一起去游玩,它們在草地上玩累了以后準備休息,并拿出了各自的水果準備分來吃(出示相應的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4只小猴子分別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生■:第一只小猴子說,一共有5個梨,每人1個還會多余1個。
生■:第二只小猴子在想,只有3根香蕉,還有一個人會沒有香蕉吃。
生■:第三只小猴子說,蘋果一共有4個,我們正好1人1個。
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教師可啟發,4只小猴子和4個蘋果,是不是表明4和4同樣大小(4=4)?4只小猴子和3根香蕉,是不是4大于3呢(4>3)?那4只小猴子與5個梨,是4小于5嗎(4<5)?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與教師的合理引導,從而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答案。
三、“以學定教”要求教師側重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師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是“以學定教”必須確定的重點。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出和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去發現數學學習中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從而獲得知識的提升和積累。
例如,教師教學“萬以內進位加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加法口算。通過口算,教師可讓學生總結和發現加法運算規律,再讓學生計算“285+1489=”這個難度較大的公式,并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計算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改正。
2. 在合作中提出和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與學生合作交流,才能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針對學生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在批閱學生作業這一環節時,可采取與學生合作的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換著批閱,這樣既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讓學生了解別人的錯誤之處,讓其警醒。
3. 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提出和解決問題。
學生學習時出現認識偏差是難免的,因此,教師需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從而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例如,進行“圓柱的表面積”教學時,讓學生試著測量“圓柱體茶葉罐”的用料是多少,并讓學生自己總結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經過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問題,并尋求答案的過程,教師可適當幫助學生總結出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4. “以學定教”要求教師提升課堂的關注度。
以學定教要求教師提升課堂的關注度,關注學生的學習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不斷調整教學的方式以適應學生的思考模式,從而提升了課堂的效率。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邊形圖形,讓學生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找出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在學生認真思考時,教師可針對領悟較差的同學進行提問,讓其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作者單位:福建省東山縣宅山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