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紅老師執教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話:有一種美叫樸素,樸素的美是自然的美,這種美無需仰視。王老師這節課,沒有錄像,沒有配樂,沒有圖片,沒有夸張的語言,而是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品詞析句,真正與文本對話,充滿課堂的是扎扎實實的讀、思、議、寫。
【精彩再現】
師:母親鼓勵的眼神,激勵的話語,還有一個溫暖的擁抱,使小巴迪特別的開心,還有了自信。光有母親的夸贊還不夠,小巴迪還在期待父親的夸贊。讀一讀課文的2至5自然段,找一找,小巴迪在等待父親的過程當中,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抓住一些關鍵的詞或句子,去體會。
(學生自學課文2至5自然段,圈畫詞句。自學兩三分鐘后,學生交流。)
師: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等待?說說看。
生:我找到第2段,“我有點迫不及待,想立刻讓父親看看我寫的詩。”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等待?
生:迫不及待的等待。
師:這么說有點重復了,迫不及待是一種怎樣的等待?
生:這是一種急切的等待。
師:非常好。還有誰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等待?
生:“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這是一種自豪的等待。
師:還有嗎?
生:“我用最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重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色筆在它的周圍描上一圈花邊。”這說明作者在期待父親的表揚,心情很激動。
師:這是一種怎樣的等待?
生:這是滿懷信心的等待。
師:我們一起把這個句子讀一讀。(生齊讀)
生:“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
師: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等待?
生:就是非常的著急。
師:找得非常好。從“七點……七點半”這里,你還體會出什么?
生:我覺得這是一種漫長的等待。
師:你怎么體會出漫長的呢?
生:因為他是從下午一直等到晚上的。
師:“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再看看,你發現什么了?
生:這三個句子的標點是句號。
師:真好,你真會讀書!這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按常理,中間應該用逗號,在這里用的卻是句號。你有什么感覺?
生:時間好像很長的感覺。
師:時間好像停在了那里。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小巴迪好像在數著數,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師:想一想,表示時間只要寫最后一個詞,何必要把這三個時間一個一個地寫出來呢?
生:這樣寫,更加突出了在巴迪的眼里時間過得很慢,突出了巴迪的迫不及待。
師:你理解得非常好。三個詞一個一個地寫出來,就感覺時間拉得很長很長,過得很慢很慢。你看,簡簡單單的三個詞,就給我們感覺時間是多么的漫長。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賞析】
這一教學片段中,王老師引導學生細讀文本,品詞析句,從文本中體會出小巴迪等待父親時的那種急切、激動、自信又自豪的內心世界。尤其出彩的是“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這一環節的教學。這一細節,學生稍不注意就會忽略。王老師啟發學生仔細觀察,學生發現了句號的奧秘。王老師又巧妙追問:“想一想,表示時間只要寫最后一個詞,何必要把這三個時間一個一個地寫出來呢?”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學習到標點符號的妙用,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看來,只要我們潛心閱讀,品詞析句,語文的課堂里就會處處出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教研室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