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老師進行教學質量檢測的重要手段,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可以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題能力得到更為深入的開發。設置良好的作業是學生發展個性、培養創新能力的好場所。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置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置
隨著新課改工作的大力實施,學校和老師的工作相較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后作業作為學生知識延伸與補充的一條途徑,深受老師的重視,由于過多的課后作業導致學生常常采取不正確的方式完成,違背了老師的初衷,那么這種情況下的作業將毫無意義可言。因此,老師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然后根據課上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置作業任務,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業的設置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以數學為例,淺析一下小學數學作業的設置情況。
一、作業生活化,活學活用
數學相對于其他科目在現實生活中要實用得多,它可謂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進行計算的事情有很多,這也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活學活用,不能只懂得課本中的東西而到現實生活中卻不知該如何計算,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枯燥無味的,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義、樂趣的事情,老師就要將這種思想傳遞給學生,并在課后作業設置中得以展現。
所謂作業生活化,也就是要求老師設置的作業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大有用處的,這樣也會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數學中比較貼近生活的課后作業大部分還是與計算有關的,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去菜市場買菜,然后將菜的單價與所購買的數量都記錄下來,然后計算一下自己應付多少錢,與賣主所要的價錢是否一致,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這樣的課后作業形式不但會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也會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有用武之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積極性,可謂一舉多得。
二、作業多元化,各取所需
在每一個班級中,學生的成績都會存在些許差異,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老師在設置課后作業時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每個學生的能力或者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不盡相同,這也就要求老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實現多元化、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難度不同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各取所需”,這不是差別對待,而是在特殊情況下實行的必要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更好地成長。
多元化的作業是針對學生先天能力以及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而設置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配作業,按照學生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的作業,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特長,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個性特點以及生活習慣等,靈活地去給學生設置有差異的作業,幫助學生彌補不足之處。
三、作業規范化,合理方便
過多的課后作業不僅是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會給老師造成一定的困擾,學生面對過多的作業會表現得極沒耐心,敷衍了事、抄襲等等情況屢見不鮮,然后學生的書寫潦草、不規整,這為老師的批注、修改造成一定的困難。老師在要求學生作業規范化的同時要合理地為學生設置課后作業,這樣也方便老師的批注和修改。
規范化的課后作業不僅能讓老師賞心悅目,而且學生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布局合理的作業本是所有老師都喜歡的,也樂于批改的,學生在糾正自己錯誤的同時看到自己書寫規范的作業時心里也是非常舒服、高興的,所以作業規范化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自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點。
其實,老師設置課后作業也是一件非常有學問的事情,要求老師要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在新課改下,老師對小學作業的設置情況要不同于以前的方法。作業的設置要有針對性,要貼近生活,講究多元化、層次化,還有一點就是要做到規范化,這些有利于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生活、融入生活,做到更好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新課改對老師設置作業的要求還是非常嚴格的。數學作為一門非常接近現實生活的課程,其作業設置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徐麗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張巧文.多元智力觀對作業設計的啟示.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唐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