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的教育應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如何把創新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語文學科中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創新;教學;方法;提高
一、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新教育
傳統教育的核心就是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這就幾乎抹殺了學生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在整個教學中,學生應成為主角,教學要由學生圍繞老師學轉變為老師圍繞學生教。教師的教學思路、方法、手段都應以適應學生、發展學生為原則,要研究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有興趣,要研究學生對教師課堂的教學方法是否滿意,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滿意;要研究學生對所學是否掌握,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掌握;教師應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的使者,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
二、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傳統的教學方法大量使用的仍是評議、文字、教材、黑板、粉筆及直觀教具、圖片等媒介。然而,這些教學媒介是相對靜止的。而現代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提高了教學效率,激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等靈車”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那極其悲痛欲絕、催人淚下的場面以及哀樂。學生一邊聽著那極其悲痛和低沉緩慢的朗誦,一邊看著屏幕上出現的長安街男女老少盼總理靈車的氣勢恢宏的悲壯場面,這樣一下子就把全班學生帶入“十里長街送總理等靈車”的真實情境中,從而激發了情感,使學生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學生無不眼含淚水,心中充滿著對敬愛的周總理無限懷念的愛戴之情,課堂教學效果及其教育功能達到了最佳狀態。
三、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1.讓“一言堂”變成“民主會”,激發學生創新
傳統的教學使學生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怕說錯,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閱讀一篇課文,要不拘泥于一種成型的看法,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各角度來理解,這樣就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
2.創造性地進行閱讀指導
在具體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好閱讀提示,為學生提示閱讀的目的、要求以及重難點、方法、注意事項,然后組織學生自己做到“讀—解—析—評”。還有就是突出“思”“疑”,變學生的“學答”為“學問”,教師要關于圍繞重點和難點引疑、導疑、設疑,創設疑的環境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應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教育。
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促進語文教學整體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開通鎮羊井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