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對一個民族來說,既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又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代世界的競爭從根源上來講就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則要從小學時期開始,數學作為眾多小學課程中的一門主要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一定要綜合地區的實際情況,開展課堂上的教學創新。它對提升數學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和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數學;創新思維;教學目標
一、為何要實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傳統的教育模式,確實使學生取得了驕人的學習成績,也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學習型人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也掩蓋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繁重的學習負擔淹沒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熱潮和對數學現象的好奇心理,結果就造成了學生缺乏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一嚴重后果。所以,在新時代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挖掘學生能力的教育質量觀為重點,圍繞其開展創新性數學課堂教學。這樣的話,就能夠逐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數學教學更有創造性。
二、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無論人們做什么事都會制訂一個可大可小的目標,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想要正確地評價教學活動,就要建立準確的教學標準,而教學目標就是這一標準。在設計教學活動目標時要注重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這些特點都對教學活動的程序設計有必要的指導性作用。教師在進行特定的教學活動前首先要制訂可行的行動目標,然后再領導學生向既定的目標努力奮進。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在強調數學課所教授的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凸顯出學生自主研討學習的過程,即制訂一個科學的學生學習計劃,這樣才能快速地提升數學教學的創新思維和有效性。
三、鼓勵學生質疑和提問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想要培養創新思維,首先要具有質疑精神,勇于質疑,敢于將心中有疑問的問題提出來,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還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多問、勤問,要求學生彼此之間多多討論,養成敢于質疑的好習慣,并且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如,在“1+3+5=? 1+3+5+7=? 1+3+5+7+9=?的計算中,要先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地完成計算,在學生得出答案后,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闡述自己單獨解決問題時的方法和心得,然后讓學生自由討論,比對并研究看是否有比自己更簡單的解決方法,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再引領學生重新對題目進行審視、重組和分析,得到這道題目的最佳計算方法,最后總結學生在這道題中得到的經驗和領悟。
四、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這也是為什么學生總是很難掌握數學學習竅門的原因,這使得數學變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所以,幫助學生掌握并理解這些抽象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并找到學習重點是找回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要巧妙地應用課后練習,帶領學生進行課后練習,通過這些方式來使學生最快地消化并運用這些知識。在教授新課時,考慮到學生都是剛剛接觸這些新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學生都會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后所布置的練習上多多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課本上的練習題不僅難度中等且與教學的內容緊貼,所以更能幫助學生了解并運用所學的知識點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能解決學習中的無聊單一和難以掌握知識點的特點,又能增強學生對題目的應變能力,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五、合理創設情境,有效教學
情境教學是教師利用豐富靈動的情境來激發起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手段,是課堂上具有一定情感氣氛的教學活動。因為學生的年齡不同,性格和特點也不同,所以在設計情境教學時就必須非常注意了。教師必須設置適當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好問、好動、好奇的特質充分地運用起來,增強學生的自律能力和探索能力,引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從而達到將“教”與“學”兩點和諧統一融合起來的目的,最終取得完美的教學效果。例如,“3個好朋友到家里來玩,媽媽一共拿來6個鮮桃,要平均分給他們三人,每人可以得幾個?有剩余的嗎?媽媽接著再拿出7根香蕉,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得幾個?還有剩余的嗎?分分看,然后請代表說說。”這樣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將生活實例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就會使學生進一步喜歡上數學。
小學數學創新是一件關系到學生前途發展的大事,小學的數學教師要做一位有心人,時刻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還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時刻反思教學方法并及時更新。在教學中適時創新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創新思維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麥秀.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數學教學,2001(4).
[2]林孝國,黃怡真.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思維訓練的創新培養[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2).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東河鎮中心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