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年齡、客觀條件具體安排,加強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意識;功能
綜合實踐活動不再把書本看做是唯一的知識載體,把教室看做是唯一的活動場所,不再讓學生局限在書本里、課堂里、學校里,而是鼓勵學生熱愛生活、參與社會、走進自己、走進大自然,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注重讓學生獲得體驗的過程,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那么,如何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在選材上創新
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教師不應該脫離課堂教學而去搞另一套。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自己必須有創新精神。
學校一向拒絕學生帶飲料進校,口渴時,很多學生都能自覺到教學樓走廊的飲水機取水喝,可隨著天氣的轉熱,不時還有一些學生向老師報告說誰帶飲料了,放學的時間也不時看到有一些家長等在校門口,手里拿著各式各樣的飲料瓶。我想到目前市場上的飲料也可謂五花八門,各種飲料宣傳廣告不絕于耳。大多數飲料都聲稱具有保健、益智、營養、補充維生素C等功能。現在的學生,也喜歡喝各種各種的飲料,甚至用飲料代替了日常生活中所需的水,家長對此也普遍缺乏足夠的重視,長此下去,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于是,我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嗎?基于這種情況,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定為《走近飲料》。
關于飲料的優點和成分,對人體發育的影響,為了能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調查,搜集文字圖片資料、走訪等活動,做足了“實踐功夫”,不但讓學生對身邊的飲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從調查或實驗中得出的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另外,在制作自己的營養飲料時,有的學生通過觀察與對比,發現真正的純果汁飲料顏色并不鮮艷,并且口味也與市場上銷售的不同,那些超市里賣的一些所謂的“純果汁”,其實都是商家為了提高銷售量,吸引顧客而加入了一些顏料和防腐劑。通過這次活動,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架設了平臺。
二、在想象中創新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同樣也要啟發想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想象具有“創新”的特征與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應憑借教材的想象因素,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蔬菜的認識》這一活動主題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制作蔬菜沙拉,我布置他們回家完成作品,但是從他們課上的匯報,顯然他們對只是制作沙拉不夠滿意,于是我讓他們自由發揮,思考還可以用蔬菜來干什么?可以寫下來,也可以勾勒出簡單的圖案。學生個個絞盡腦汁,有人想到了種子貼畫、菜葉貼畫;有人想到了蘿卜雕刻……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自己的體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在質疑中創新
在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問難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敢于批判、敢于質疑。
在學習《紙杯娃娃》這一活動主題時,我拿出了一個紙杯娃娃讓他們欣賞,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一次性杯子)。“那你們知道它的制作步驟是怎樣的呢?”這一問題顯然調動了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他們對紙杯娃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通過仔細的觀察,學生發現材料和工具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個紙杯和膠水即可。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通過討論總結出了“娃娃”制作方法。“那還可以用紙杯來制作什么?”這一問再次激活了課堂,學生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想出了各種可以制作的模型,有的學生還建議把紙杯進行美化。在學生的各種回答中我始終給予賞識的肯定,因為學生富有最廣闊的想象空間。而質疑情境的創設方式有多種,如,觀察、實驗、演示、魔術、故事、謎語、講述、談話等。應根據活動內容采取適當的方式,無論采取什么方式都應做到既能彌補學生知識經驗的不足,又能引起小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小學生質疑,從而使學生去解疑、創新。
四、在實踐中創新
活動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動中實踐,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需求,給每個學生提供探究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教師則要利用學生動手操作的契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習《水果的認識》這一課時,最后一個環節我安排了制作水果拼盤,在欣賞了各種拼盤圖片后,交代制作程序和注意事項后,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并要求給拼盤命名,很快作品就一盤盤呈現出來,有“花好月圓”“孔雀開屏”“龍鳳呈祥”等等。在作品中,學生除用切、刻、拼外,還有一些小組利用起了果汁機,將切割后剩余的水果榨汁后,果泥用來做水果沙拉,果汁通過調和后,還做出了果汁飲料,果盤再配上果汁,讓人一飽眼福、口福之外,還極好地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的創新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能干;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學生的空間,讓他們能尋找發現,讓學生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作者單位 福建省石獅市第三實驗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