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新課標應運而生。然而,按照新課標要求進行教學時才發現,傳統的教學理念早已和現代化素質教育脫節,甚至連正在用的教材也不符合標準。為了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實行新課標,小學體育的教學體系要來一次大的革新,重新對體育課程中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進行定位。主要對新課標下教學的改革政策作了分析,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適應新課程改革,更好地領會體育精神。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
一、根據新課標要求制訂體育學習目標
小學體育課主要是由課堂理論教學和課外活動構成的。其課堂理論教學主要內容是教給學生鍛煉身體的技能和有關自身健康的小知識,而課外活動則是創建豐富的小游戲,從而對課堂理論進行鞏固,進而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使他們對體育感興趣。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體育課達到以下目標:
1.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增強體質
通過體育課堂知識的學習及其課外活動的鍛煉,能增強學生的能力,對各種環境、狀態都有較強的身體和心理承受力,對疾病、疲勞有更好的抵抗力,同時能更好地從困倦中恢復。
2.學生通過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能增加對鍛煉身體重要性的認識,通過鍛煉身體不僅能獲得科學的運動技巧,還能知道更多有關健康的認識
好的身體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健康的身體,學生就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提高智力,從而做到對自己的不斷完善,培養自己的社會情感和競爭意識。
總之,小學體育課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同時意志也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體育課堂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從而逐漸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同時還能鍛煉對人際關系的處理技巧,使自己身體素質及其心理素質都得到較大提高,最終實現綜合發展。
二、對目前小學體育現狀及其存在弊端分析
1.現代小學體育背景
現代化小學體育面臨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廣泛應用等時代背景,這些廣闊背景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有利因素。特別是信息化技術在培養學生各方面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個性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代化、規范化的學習模式要從小學學習中開始,因為小學是學生教育的基礎,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影響很大。我們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多利用現代化技術,按照新課標要求改進教學方案,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各個方面融入現代化因素,從而為學生呈現立體化教學模式,使他們更好地理解體育,進而從課堂學習中得到全面提高。
2.現代小學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老師對于體育教學的方法過于傳統化。我國傳統體育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是按照七八十年代教學模式,以老師講課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一點主動性可言。而新課標課堂要求教學過程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的,老師只是對新知識起到適當引導、啟發的作用。針對目前體育課堂沉悶、毫無體育氛圍可言的現狀,老師要按照新課標要求,對自己教學方案作一革新,使小學體育課成為學生集娛樂、鍛煉為一體的一門課,從而使他們的身體和綜合素養同時得到鍛煉。
(2)沒有創新。針對小學生而言,創新是其個性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其創新能力。新課標準則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建立公平公正的師生關系,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敢于在學習中提出疑問,發散思維。
三、針對新課標小學體育的革新決策
小學是每個人受教育的基礎階段,是人生的啟蒙期,大多數好的學習及其生活習慣都是在小學就養成的,所以小學教育在一個人一生的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現代化我國經濟和科學得到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我們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充分鍛煉的同時,還要激發他們對身邊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望,從而訓練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既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又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下面我們主要從兩大方面來介紹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做的改進。
(一)創新思維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課程中插入體育,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僅能起到勞逸結合的作用,同時還能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各方面的適應能力,從而使他們的意志得到磨煉,從而激發他們思維的創新。
1.老師要在體育課上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營造一種趣味性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在有趣的體育活動中得到鍛煉,進而發散思維進行思考
其實,對于小學體育課標要求學習的東西并不是很多,所以老師可以在學生對目標內容充分掌握以后,為學生創設小游戲,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提高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本來就處于思維思考的發達階段,會有很多想法,只要老師對他們稍微引導,就能激發他們心中的創新激情。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把操場想象成無邊無際的森林或者大海,而他們是其中的小動物。每個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自己最喜歡的動物,按照食物鏈的原則,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追逐嬉戲。這樣不僅能引起他們的關注,還能使他們很快融入自己喜歡的那個小動物的角色中去,從而鍛煉了身體,還能使他們對有關食物鏈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這種一舉兩得的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是有很大幫助的,情景模式教學也能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另外,就是老師在學生充分融入游戲的同時,要鍛煉他們在“生物圈”中的競爭能力。不論是捕捉食物成功的學生,還是逃避被捕成功的學生,在心理上都會感到十分滿足。有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小學生的好勝心都是很強的,所以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征,給失敗的學生以鼓勵,讓他們在生活中不能害怕失敗,樹立起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正確認識體育游戲,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2.兒童的思維能力在體育活動中的訓練
首先在體育中得到很好鍛煉的應該是趣味訓練了。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說,貪玩是必須的,因為玩的時候能充分放松自己并且很有趣。因此,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給學生組織有趣的思維游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游戲的同時不僅鍛煉了身體,還提高了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后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就是打破傳統,勇于求異獨存。每個人的思維都是不同的,特別是小學生更富有創造力,老師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打破這種傳統的答案,并且對這種“破壞力”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小學體育中的運用
隨著現代化技術在人們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教育教學也逐漸引入信息化,從小學時期就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規范化、科技化的條件下接受新知識,培養新能力。
在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適當地引入信息化教學,枯燥的理論與形象相結合,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學習理論,更容易融入實踐。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只會使抽象的理論更加抽象化,落后的教學模式只會增加學生對體育理論的厭倦。而信息化技術把理論融入立體化中,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老師所要教授的體育常識。
信息化科學技術應用到小學體育中是對小學生體育教育模式改革的基礎。學校教育中體育課程的實施作用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體育精神、愛國主義及其團結精神,從而使人生的價值得到最大體現。信息化在小學體育中的合理應用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價值觀擴大化,使他們更加準確地給自己定位,認識到自身價值所在。
新課標下要做到對學生體育的本質提高,就是要綜合各方面可利用資源,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為他們創造寬松的課堂模式,讓他們在趣味游戲中享受體育帶來的進步。同時,還要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做到老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余明東.試談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1).
[2]吳悅.淺析小學體育教學的激勵藝術[J].教師,2010(26).
[3]段陳濤.抓住小學體育教育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18).
[4]張艷平.淺談小學體育的發展目標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0(09).
(作者單位 福建省浦城縣民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