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英語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要。而面對不斷出現的“中文式英語”,不得不對現在的英語教學產生憂慮,究其原因,與現在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小班化教育是指在減少班級學生人數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的方式、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等進行改革而形成的一種班級教學活動形式。就小班化教育的作用以及教學策略進行分析,目的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英語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班化教育;小學英語;教學
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技巧,形成一定的綜合性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創新能力,為學生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小班化教育則為英語課堂教學這個目標提供了機會。
一、小班化英語教學的作用
1.進行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一節英語課的時間只有40分鐘,教學的環節多,教學的內容多,因此,必須集中精力,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上課時走神、分神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時間到了,還沒有進入這個角色,而且在上課的過程中容易開小差,快下課時特別是接近放學的時間點,學生又開始煩躁不安,不僅不利于課堂紀律的維護,而且學習的效率也非常低下。采用小班化教育,學生的規模小,教師容易把控課堂紀律,只要有學生有分散精神的狀況,可以馬上發現,并給予提示,或者利用其他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英語課堂中。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三年級Unit 3 Look at me關于人體器官的單詞時,筆者正在帶領學生進行范讀單詞head,坐在第一排的學生卻正在玩他的筆,筆者就問他:“小明同學是不是已經掌握了這個單詞,你能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嗎?”其實,筆者是用這樣的方式提醒學生要集中精力,而現在的大班化教育,由于教師的視線有限,不可能關注到所有學生的動態,常常是關注了前面的顧不上后面的,學生就很容易分心,所以進行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2.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自主合作的能力,進行小組形式的合作學習,是小班化英語課堂常見的形式,英語知識的掌握通常是通過教學課堂的多種實踐活動而獲得的,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方式方面,會對學生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二、小班化英語教學策略
1.進行分層次教學
進行小班化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各得其所,而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分層次教學。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針對英語水平薄弱的學生采用的是互幫互助互學的方法,一幫一地帶讀單詞、句子,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而對那些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適當為他們提供指導性幫助,擴大他們學習的知識面。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 3 My friends時,一些學生對于單詞friends, long,short hair等掌握不是很好,筆者就讓那些學習高的學生進行一幫一的帶讀,與此同時,對于英語基礎知識水平較高的學生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英語向大家介紹你的朋友。這樣的方式,人人都可以獲得進步,要比大班教學中統一的教學目標的方式要好得多。
2.布置個性化的英語作業
英語作業不僅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手段,也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在內容上盡量選擇具有趣味性的作業,以達到教學效果,這樣有針對性的個性化作業要比大班教育時采取千篇一律的作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3.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評價具有判斷、鑒別以及調節和激勵的作用,為促進每個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策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給予每個學生感受成功的體驗。小班化教育使教師跟學生的接觸時間更長、空間更大,此時更應該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其所擅長的東西。
總之,英語教學走向小班化教育方式是將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我們應該看到實施小班化教育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英語教育工作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小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和探索,為培養全面發展的英語人才而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解樓云.小班化的小學英語教學[J].教育學文摘,2011(20).
[2]孟蔚萍.小班化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堂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村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