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以及創造性,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在新課標下要力改過去的教法,還學生一個課堂學習主人的地位,積極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的創造性得到最大的發揮。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主體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以及創造性,要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我們知道從傳統的教學來看,往往是老師一味地講授,學生乖乖地在下面聽,老師以一個圣人的姿態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唯命是從,不敢有一點異議的行為,所以,學生根本談不上學習的主體性發揮,這樣就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我們在新課標下要力改過去的教法,還學生課堂學習主人的地位,積極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的創造性得到最大的發揮。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這一問題。
一、營造和諧氛圍
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心態的平衡,更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勢必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愉快、和諧、民主和熱烈的教學氛圍,消除學生緊張的心理壓力和消極的學習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首先,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進入課堂,用平和的語調問候學生,用熱情的目光看學生,用各種教學手段開啟課堂,笑話導語、音樂傾聽、游戲開場、制造懸念等等,都會極大地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一定要做好課前的預熱教學。
二、鼓勵學生發問
素質教育是學生能夠具有創新能力的表現,因此,要時刻讓學生具有創新的意識,若是脫離了這一主旨就失去了素質教育的意義,也就不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激發他們勇于發問,引導他們去爭辯。面對學生的針鋒相對,要當好評判員,有計劃、有步驟地啟發他們不斷向縱深發展,允許他們發表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即使是對老師的觀點持反對意見,也要鼓勵和支持。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不斷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多給他們參與的時間,要鼓勵和激勵,讓他們始終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永遠保持著亢進的興奮點,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游戲、故事、歌曲等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廣大老師要以小學生的主體發展為出發點,不斷改進教學,時刻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來對待他們,時刻牢記教師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所服務,我們不是教學中的主角,學生才是主角。只有這樣的思想,教學活動也會因此而充滿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馮曉麗.淺談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7).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永平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