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地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構建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創新
小學數學是一切數學學習與研究的基礎,對學生日后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但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學必須堅持創新,在此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成為教育工作者們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結合新課改,轉變教學觀念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圍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師應首先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承擔好自身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學習的方法。在小學教學實踐中可采用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在“可能性”的教學中,學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后,提出“一個正方體,一面寫有‘1’,兩面寫‘2’和三面寫‘3’,如果用這個正方體玩‘拋硬幣’的游戲,要怎樣制訂規則才能保證這種方法公平?”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開放性的問題還能培養學生的多樣化思維,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開辟新思路,創新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進一步實施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情景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方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如在實施啟發式教學時,可巧妙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主動進行發散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啟發式教學主要以提問題的形式進行教學,提出的問題是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問題,讓學生形成一條思考問題的清晰思路。同時,要深度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猜想。以“統計與概率”教學為例,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圖形,條狀的、圓柱狀的、扇形的,讓學生對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內容進行思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尋找出答案。“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注意結合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能力、教學條件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不可生搬硬套。
三、利用新模式,創新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主要負責知識的講授,而學生是教育的客體,主要負責知識的接收,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就變得很被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自然也不高。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應當積極地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如參與式教學、導入式教學、分層教學、情景教學、探究式教學、和諧互動式教學等,轉變新形象,變成教育的客體,以學生為中心,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情景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和所要傳授知識大致相同且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景,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教學中,可引導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可見到哪些與圓有關的物體,在學生回答出答案后,提出“我們有沒有辦法來較為準確地形容這個圓形的物體到底有多大?”的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用創設教學情景來引入這節課的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有效地與實際生活聯系到一起,發散學生的思維去聯想在日常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從而實現客觀的教學效果。
四、運用新技術,創新教學手段
數學知識多是抽象的、理論性的知識,對小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同時較為枯燥,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普遍不高,多媒體技術具有聲、畫、文字合一的特點,生動形象,使教學內容達到聲情并茂的良好效果,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化,使深奧的道理變得簡單化,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可有效地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中可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幾何圖形教學、變題訓練等,如在“百分數”的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先給學生播放山坡上有小羊吃草的畫面,讓學生就畫面提出關于“百分數”的應用題,如“山坡上共有12只羊,走了三分之一,還剩下幾只?剩下的是原來的幾分之幾?”等,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改變畫面,讓小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數學,不僅能夠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是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圍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創新課堂教學,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目標和最終目的,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趙德海.小學數學課改要堅持創新[J].新課程:小學,2011(9):4-5.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弶港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