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游戲類的活動,我們應深入地去理解它真實的意義和魅力,它必須把數學知識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從教材中游戲的闡述,從課后到課內,開發“數學游戲”之寶,并列舉了教材中趣味游戲,體會“數學游戲”之樂,最后總結師生要共同讀懂“數學游戲”的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學習;興趣;積極性
一、從課后到課內——開發“數學游戲”之寶
1.一次“數學游戲”的啟示
學生已經學了《平移和旋轉》,本來這是一堂作業整理課,為了讓這個時間過得更有意義,于是就開展了這次數學游戲。
游戲名稱:小小設計師
課題:圖形的平移、旋轉與對稱
年級:小學三年級
游戲過程:
老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利用圖形平移、旋轉和對稱設計美麗的圖案呢?
學生動手設計圖案,最后請同學們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圖案,并分享設計的過程和設計來源。全班評出最佳設計獎、最佳制作獎、最佳表現獎和優秀獎。
游戲結果分析:游戲關注了大部分學生,參與度較高,起到了鞏固強化的效果。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設計圖案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選擇設計游戲,很好地應用了多元智能理論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使用了畫畫,使游戲更加生動、有趣。也讓學生運用了所學的知識和智慧,創造美麗的圖案,部分同學動手操作能力比較慢但是設計很漂亮,學生未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師也沒有加以肯定和關注。
2.關于對教材中“數學游戲”認識的調查結果
我特意調查了本校的30多位數學教師,很多數學教師對教材中的“數學游戲”并不重視,認為“數學游戲”要看時間。如果有時間,開展一下,沒有時間就算了——可有可無。這樣就在運用教材上大打折扣。
據部分數學教師問卷調查分析,有31.2%的教師沒有在課堂上使用過這些“數學游戲”;有45.8%的教師在處理“數學游戲”時,僅僅把“數學游戲”作為一道補充習題或一個活動,課尾讓學生做一做,玩一玩;有20%左右的教師卻不愿意讓這些“數學游戲”占用課堂時間,只讓部分有興趣的學生課后自己完成。
由此可見,當前我們的教師對于教材中“數學游戲”不夠重視,對教材的深度認識、理解還有待加強學習。其實“數學游戲”對于學生來說是學生發現數學樂趣的窗口,是帶領孩子走向數學智慧殿堂的途徑之一。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它在數學教學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二、教材中趣味游戲——體會“數學游戲”之樂
數學游戲的功能是豐富的,關鍵在于選取合適的素材,編制成科學的游戲。教學實踐中,我把這些“數學游戲”歸納為以下幾種形式。
1.趣題競賽的形式
可以將數學問題編寫成開放型趣味游戲題,讓學生以團體或個體為單位進行解答競賽,看誰做得快,做得妙,或解法多。
例如,在教學二級上冊第213頁的數學游戲“找規律、走迷宮”時,為了更好地發揮這則“數學游戲”的功能。我將此內容放在數學活動課來進行指導。要求前后四個同學為一組共同討論,以在一定時間內正確填寫。當整堂課下來,同學們發現還有規律可以走迷宮,感到巨大的成功感,驚嘆數字的無窮魅力,并為之興奮不已。這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開放”資源,學生學得既輕松又愉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2.分組搶答的形式
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游戲小隊,各隊輪流挑戰,其余各隊搶答或輪流作答。或由挑戰隊指點對手回答,能在規定時間內解答挑戰方的問題,則應戰隊勝,否則挑戰隊勝。例如,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出示珠穆朗瑪峰圖片,兩側貼上題卡,選兩隊學生當“登山隊員”,分別從兩側向頂峰奮力挺進。其他學生和教師共同充當裁判,哪隊答對一題就插上一面紅旗表示前進了數米,哪隊先到達頂峰,哪隊奪取“先鋒號”紅旗。在游戲中,參賽隊員像登山運動員那樣堅韌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員們則默默地搶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確評判。全體學生愉快地在游戲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鞏固了所學知識。
3.分組接力賽的形式
如同跑步接力賽一樣,一題接一題,決出團隊名次。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的數學游戲“涂色游戲”時,教師在黑板上貼一張大的教學圖,可讓學生以小組接力賽的形式,分成四小組,組內的同學輪流上去涂顏色,一組規定涂一種顏色,看哪一組涂得又快又好。
這是一首兒時的童謠《數蛤蟆》:“一只蛤蟆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講述的就是量的變化規律。把它與蛤蟆的形象、生動的文字語言聯系在一起,就變得活潑有趣了。我曾讓學生玩過這個游戲,同學們興致盎然,有的邊唱邊學蛤蟆的樣子跳,有的則在旁邊模仿蛤蟆的叫聲,課堂中充滿了熱烈的氣氛。最后,學生在游戲中發現了這首童謠的規律,并用字母表述為:n只蛤蟆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撲通n聲跳下水。可見,數學游戲在展現科學知識的時候,輔以各種有趣的形式或語言,可以讓數學變成一種輕松有趣的活動。
4.兩人或四人加分積累的形式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第45頁的“卡片游戲”時,二人對抗賽,一人出示一張卡片,兩人同時搶答說得數,說得對且快的同學,可把臺上的兩張卡片拿走,把對手的卡片全部拿完者為勝方。勝方可挑戰其他組的勝方,爭做“口訣王”。又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37頁時,也可讓學生在二人小組內進行比賽。并讓學生思考:要想確保獲勝,在做游戲之前要先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實驗,然后和同伴一起實踐。
5.操作的形式
根據數學內容的需要,設計制作一些模型和玩具,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加深對數學內容的認識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6.開火車的形式
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解答,有利于增添課堂的活躍氣氛。當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這類游戲只能偶爾使用。
三、讀懂“數學游戲”的真正意義
當然在做游戲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數學游戲”的真正意義,數學游戲的安排是為教學服務的,游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旨在鼓勵和推動學生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輔助教學手段,不能為純粹的游戲而在做數學游戲。其次,“數學游戲”的組織要讓全體學生都積極、愉快地投入活動,在游戲中或游戲后要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游戲中的數學知識、規則或方法。再次,“數學游戲”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特別是一些關于數學思想、數學策略的問題。最后,游戲結果要評比,要總結。可以實行一定的鼓勵措施,讓學生產生成功感、愉快感,增強競爭意識。如果游戲是分群體進行,成績歸群體共享,要把集體的成功與個人的獎勵聯系起來,不能總是獎勵成績好的個人,要鼓勵爭取集體成功,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數學游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不僅能有效地傳授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建構數學智慧。總之,只有我們充分發揮數學游戲的各項功能,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 浙江省金華市江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