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乏味,不吸引人。如何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呢?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識字;經驗;責任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識字是學生閱讀的基礎,有了較多的識字量,學生的閱讀就會變得更加順暢,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因而,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呢?
一、借助生動的形象,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識字
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特點的規律,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豐富的想象力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表象。那么,在識字教學中,老師要牢牢抓住這一特點,運用講故事、編口訣、唱兒歌等方式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兒童在自主活動中識記生字。如,學習“拔”字:小朋友握著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是同學們齊心協力出力時冒出的汗珠。這樣,學生就容易記住這個字了。再如,學習“春”時,可以編寫一段謎語:“三人一起看日落”;學習“金”時,編出順口溜:“有一個人,他姓王,兩邊兜里裝塊糖”……
二、借助認識的字,讓學生在課堂練習活動中識字
識字過程中,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如何克服呢?教學中,我采用了利用學生熟字加減偏旁、字的對比等方式,讓學生在平時課堂練習活動中掌握新的漢字。如,“提”和“堤”、“服”和“報”等類型的漢字,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比,不僅能較快地掌握新的漢字,而且還能復習鞏固以前學過的漢字,可謂一舉兩得。
三、根據生活經驗,讓學生在親身感知中識字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直觀性較強,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在教學中,我主動出擊,充分發動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識字。如,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觀察自家房前屋后都有哪些標語,哪些字認識?哪些字可以試著認識?哪些不認識?這樣就能增強學生識字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觀察能動性,養成樂于觀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如,教學“喝”和“渴”兩個字時,就要牽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容易掌握。教學時,引導學生,平時是什么原因讓你口渴呢?(缺水,所以“渴”字有三點水)口渴了怎么辦呢?(喝水,所以“喝”字有口字旁)這樣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識字,容易記得住,記得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語文實踐能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可見,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容忽視,尤其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學段,采用行之有效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進行有趣的識字活動體驗。
(作者單位 四川省旺蒼縣白水小學快活基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