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
關鍵詞:設計;經驗;知識
2011年新課標提出了由原來的“雙基”轉變為現在的“四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漢語字典對經驗的基本解釋是:(1)從多次實踐中得到的知識或技能。(2)人的親身經歷。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學生不斷經歷、體驗各種數學活動過程的結果。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這種積淀、這種積累慢慢就會讓學生通過數學活動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經驗。
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相關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學習課程的一個目標,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去親自體會,理解知識才會更加深刻,如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呢?我認為在進行教案的設計時就應該多從學生的參與活動做起。學生對數學的感知理解只有在自己參與的過程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經驗。
一、活動的設計要盡量符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只有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符合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學習經驗
在和學生一起學習統計、圖形的認識及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這些知識點時在上課前精心設計有效的數學探究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的發展過程。例如,在統計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搜集他們小組的身高、年齡、喜歡的運動等項目的信息,再把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就再一次地得到了加強。在三年級教學《什么是周長》時,我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出發設計摸一摸、量一量、測一測等活動。學生在測量自己的課桌四條邊的長度、數學課本的四條邊的長度、學生互相測量自己的頭圍和腰圍等,在這樣的測量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周長概念的理解。
二、在活動中積累數學經驗時要盡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只有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提高才能在數學活動中有自己的感悟
例如,在和學生一起來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比如探索三角形的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用自己的方法能不能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少一半的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了三角形的面積,這時另外的一些學生有不同的意見了。這時,我就引導學生能不能想一想辦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探索三角形的面積,他們想到了用拼割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再來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三、對于一些枯燥的數與代數方面的知識也多想一些方法設計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時也盡量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能積累一些自己對數學的感悟和經驗。如,在進行有關分數的知識教學時盡量充分地利用圖形,可以折一折、涂一涂利用圖形來讓學生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最后是在數學練習課上設計不同的練習形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在練習知識的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數學經驗。
在設計數學練習課的活動時,我主要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游戲、比賽等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比如,在學習完約分和通分后,我就設計了一節約分和通分的練習課,把學生分成了兩組,分別進行約分和通分的練習,一起來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哪組先做完就可以得到一面紅旗。做完后再交換,用另一套相反的題目比賽。學生的練習效率在活動中提高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本質上是師生共同進行數學活動的教學,新課標也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參考文獻:
羅正芳.學數學 做數學[J].新課程:教研,2011(04).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八府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