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下,素質教育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學數學教學中素質教學理念的最好體現方式便是開放式教學法的采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采用開放式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還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出發,淺談了幾點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措施
與傳統教育理論不同的是,現代教育理論的核心是在挖掘學生內在潛力和價值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及良性的發展。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既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還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用創新性教學理念,將開放式教學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滿足學生不同個性發展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開放式教學法的原則體現
1.主體性原則
所謂的主體性指的是人包括自主性、創造性以及能動性在內的一些基本特征。學生的主體性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因此,教師想要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就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因此,教師在采用開放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應該明確一點,教師只是發揮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
2.合作性原則
實施開放性教學法的重要途徑就是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交流和討論,因為只有讓學生參與到集體的溝通和交流中,才能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借鑒中,互相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協作能力以及共同進步的目的。
3.開放性原則
運用開放式教學法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在發揮自身主動性的基礎上,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時間以及實施空間,讓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究中,促進自身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4.生活化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數學與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系,將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教師可以在開展開放性活動的基礎上,通過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在生活的共鳴中更好地學習數學,從而激發求知欲。這樣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幫助他們將課堂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開放式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1.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主,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的素質教育理念也在逐漸被廣泛應用,與此同時,這也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
2.探究性的習題設計
課后習題是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復習課堂知識,而探究式習題本身就具有開放性、靈活性以及創造性,因此,教師針對探究性習題的精心設計,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還能開闊學生的眼界,也可以在解決探究性習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的分析和思考來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
3.良好學習方法的引導
在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運用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教師還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從真正意義上學會自主學習。
4.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小學數學開放性教學法在實施的過程中,開放性的教學評價是其中的一個關鍵部分。教學評價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評價主體的開放性。開放式評價方式采取學生之間、學生自身、教師對學生以及家長對學生等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取代了傳統評價方式中單一地以教師為主的方式。這種方式既能做到評價的全面性、準確性,還能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真正地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2)評價內容的開放性。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單純地以學生的測評成績作為評價的最終標準,不僅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會使分數與能力、結果和過程之間出現嚴重的不平衡。因此,開放性教學法中評價的內容以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能力的培養為主,不僅能使教師對學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評價方式的開放性。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開放性的評價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觀察、作業習題的了解以及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等方式,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利用評價的激勵性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孔運清.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探索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0).
[2]切洛.分析開放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3(03).
[3]潘永魁.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方法及問題分析[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3(18).
[4]鐘志軍.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的方法及問題分析[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04).
(作者單位 吉林省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