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符號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小學階段是接受正規知識的開始,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符號意識顯得非常重要。就小學生形成符號意識能力的途徑進行了分析。通過讓小學生對數字符號形成意識,建立對符號的初步認識,讓他們明白符號的重要性,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符號意識;途徑
在小學階段學生進入了一個吸收知識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漸開始形成和完善相應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因此,這個階段是學生形成符合意識能力的關鍵階段,必須要重視。對于數學符號來說,其出現要比數字晚,但是也比數字多,數學符號在世界各國都是通用的,現階段存在使用的數學符號大約有兩百多個,在小學教科書里比較常用的數字符號大約有十種,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是比較基礎的符號。下面就對符號意識形成的途徑和培養進行詳述:
一、小學生形成符號意識能力的途徑
1.讓學生明白符號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數學符號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數學符號就沒有數學這個抽象的學科。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時候,學生要形成數學符號意識。小學階段是數學學習的開始階段,也是學生認識到數學重要性的階段,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培養符號意識。要讓他們有掌握符號的意識,明白數學符號的重要性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符號意識,讓他們明白數學符號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事實上,數學符號的重要性可以通過一種固定的方式來表現抽象的數學問題,讓這些小學生來清楚直觀地懂得數學運算過程。
2.建立小學生對符號的初步認識
在教小學生認識符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實際,最好能聯系到小學生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這樣就能讓學生明白符號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幫助學生吸收數學符號知識,培養他們對數學符號的認識。小學生的年齡都不大,很喜歡扎堆玩耍,大家一起分享玩具和小零食,但是這個過程中也會因為分配不均勻導致一些小問題,大家要想分配得更加合理就需要借助數學符號組成的數學式了。如,小明的鉛筆盒里有8根鉛筆,小蘭的鉛筆盒里有5根鉛筆,他們兩個希望把鉛筆放在一起,但是因為鉛筆的數量比較多,他們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有多少鉛筆了。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引入這個“+”號,讓學生認識這個符號,讓他們明白加號是把數字整合到一起的數學符號,利用這個符號就能把鉛筆數量變得多起來,通過這個活動小學生對數學符號就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在心理上也形成一個初步概念,數學符號可以讓他們知道鉛筆是多了還是少了,小學生對符號的初步認識就建立起來了。
3.讓小學生對數字符號形成意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因此,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生活讓小學生直觀地面對數學符號,形成數學符號意識。如,在教學“+”號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看一些圖片,像紅十字會的標志,像醫院的標志等。還可以把一些事物或實物進行整合。如,在一間教室里男同學20名,女同學15名,那么這個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學生?這個時候就可以把20名男同學寫在左邊,15名女同學寫在右邊,中間放置一個大大的“+”號,我們就可以得出具體的數字35,也就是說這個教室里一共有35名學生,即班集體里的學生總數就是男同學的數量加上女同學的數量。這樣就讓學生形成一種數學符號意識,讓他們知道在學生計算中要運用數學符號。讓學生慢慢體會到只有在計算中使用的數學符號,才能表示不同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和這些事物的變化規律。
二、強化小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與形成
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符號意識的形成,教師就要不斷化解符號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存在的一些矛盾。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人為地為學生創設一些數學知識情景,幫助學生強化符號意識的培養,如,在教學中遇到多次運算的情況時,就可以給學生出示事例:數學老師比小紅大19歲,那么小紅1歲的時候,數學老師多少歲了呢?那老師25歲的時候,小紅變成多少歲了呢?那么小紅長到5歲的時候,數學老師多大了呢?這個時候學生就回答:1+19;25-19;5+19。通過這樣一個將數學教師和班級里的學生融入一起的例子就能不斷強化學生符號意識的培養。還能說明在數字不變的情況下,變化的是數學符號。只有很好地熟悉了數學符號,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
綜上所述,數學符號是一種抽象思維的變換模式,又是可以把數學問題直觀表達的一種方式,屬于抽象與直觀的結合體。小學生要很好地了解各個不同數學符號的功能和定義,明確數學符號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思,要形成符號意識,運用數學符號來解決數學問題。培養符號意識是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強化小學生數學符號意識的形成,才能為學好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李麗娜.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指導的行動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永嘉縣橋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