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中腦力勞動的效率。”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則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龍菲爾德說:“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這些名言真理告訴我們,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學語言來實現。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將直接深刻地影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
一、小學數學課堂語言要準確、嚴密,具有科學性
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數學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語言應該是嚴密、準確,具有科學性。教師如果不注意教學語言準確表達,那么就違背了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和嚴密性。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當教師對長方形下定義時,說:“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長方形。”這是不嚴密的,因為對邊相等的四邊形可能是平行四邊形。應該這樣說才是正確的:對邊相等且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只有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教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結構,這樣的知識才是完整的、科學的和嚴密的。
二、小學數學課堂語言要形象、生動,具有啟發性
小學教師,特別是低年級的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帶有啟發性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精心設計課堂語言。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有關10的加減法》時,教師上課的第一句話就說:“小朋友們,今天動物馬戲團買來10個蘋果,他們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看看圖中的小丑是怎么分的?”一句話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因為動物馬戲團表演節目學生們都非常喜歡,教師充分運用帶有啟發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小明的一天》這節課伊始,教師說:“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到商城里逛一逛,你們想去嗎?”并用課件展示商場中各種鐘表。這樣,開門見山,直入課題,讓學生明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有的教師話比較多,但語言不夠形象,讓學生一頭霧水,難以理解,這樣的課不具有啟發性,不能稱得上是一節好課。
三、小學數學課堂語言要積極、有效,具有鼓勵性
教師在課堂上,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學習。例如,在講“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出示題:42÷2,教師說:“根據這道題的特點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敢接受挑戰,獨立完成這道題嗎?”當全班學生都做對時,教師又說:“你們真棒!真聰明!”這樣的鼓勵性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學生的心,讓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有很多教師愿意把學生分等級,如,好學生、中等學生和差學生,顯然這是按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分的。我們最好不要這樣分,這樣會極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我們不妨試試這樣分:對學習有興趣的,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學習興趣不大,但比較聽話,老師讓我學,我就學,被動學習的學生;再就是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被動學習的學生,有時會對學習采取冷漠或無所謂的態度,教師就要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這些冷漠的心,讓他們逐漸解凍,恢復活力,通過積極、有效,具有鼓勵性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而言之,語言是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恰當使用合理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教師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自信心。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春縣錦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