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幫扶學困生進行分析。
關鍵詞:學困生;關注與幫助;肯定與賞識
所謂“學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識、本領、品格、方法、體質等方面存在著偏離常規的問題,智力得不到正常開發,不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有必要經過針對性的教育對策或醫療對策賜予補救或矯治的學生。
面對這些學生,有好多教師都用自己獨特的方法來幫扶這些學困生,讓他們能盡快地走進知識的殿堂,摘掉“學困生”這頂沉重的帽子。
那么怎樣的幫扶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一、關注與幫助他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多關注我們的學生,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學生不努力,而是要找出原因。
我們班的一名男生,可以說學習成績一塌糊涂,不寫作業,上課不注意聽講,課后不完成作業。看到這種情況,我沒有過于批評他,而是找他談心,才知道,由于他媽媽在外國打工,他由外公外婆照顧,外婆最近又去北京照顧小外孫了,所以,他只好與60多歲的外公生活,別說學習了,就是早飯都很少能吃上。了解到這種情況,我及時地與他媽媽溝通,最后把他托付給他的大姨,讓大姨來照顧他的生活。在學校,我會抽時間來輔導他功課,他也很努力。現在,他的學習成績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學習也有興趣了。
二、引導與鼓勵他們
在學困生的幫扶上,好多教師都缺乏耐心,往往都是“就事論事”。不寫作業,就看著他補作業;不背課文,就強制他在短時間內背下來;考試不好了,就罰抄寫字詞,做上百道數學題。久而久之,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提上來,在學習上反而更加困難,甚至厭學。
其實,對于這類學生,是需要我們教師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這才是“治本”。
三、肯定與賞識他們
在大多數教師的眼里,有的只是那些出類拔萃的學生,這些學困生往往是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其實,后進生同樣具有進步心、自尊心,他們更渴望進步,更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當他們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要給予肯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他們知道:只要你努力了,大家都會稱贊你。他們會為此而興奮的,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勇氣。
在肯定的同時,我們還要更多地賞識他們。因為: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這些學生,由于他們被戴上了“學困生”的帽子,即使他們做了好事,即使他們在學習上有了提高,老師還是對他們無休止的批評,無休止的抱怨。因為一味地批評、埋怨,勢必給學生造成頹喪情緒,甚至逆反心理,教育效果甚微。因此,教師要給學困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施展才華。當他們取得成功時,我們要在班級所有學生面前贊賞他們,這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大都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