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本好書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小學正是一個人養成習慣的開始,應引導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而現如今的小學語文閱讀要不就是因為教師不夠重視,要不就是沒有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甚至厭惡。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生字生詞,提高學生認字和識字的能力,同時教導學生新的人生價值取向,為以后小學生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貪玩好玩的年紀,玩心很大,耐性不足,要想小學生安安靜靜的坐下來閱讀一篇對于他們來說并不算短的文章,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即便是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威勢下,有些小學生還是會有交頭接耳或者心不在焉的情況出現,這致使閱讀教學的情況不容可觀。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在整個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基本都是屬于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儼然成了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則淪為了被動的接受者。在整個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閱讀,閱讀后由教師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只需要接受教師對閱讀的意見和建議,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這種情況非常不好。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
1.情境表演
小學生這個身份說明他們只不過是一群孩子,而這個年紀的孩子大多有一種迫切想要展示自己的沖動,情境表演就是在這個年紀的孩子中最受歡迎的一種表現方式。小學生的閱讀教材大多是一些聲情并茂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讓他們按照閱讀內容來表演,這樣能夠增加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和興趣。
2.增加課外閱讀
教師可以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借閱一些有趣而又富含知識的書籍來給學生閱讀,如海洋世界、星空的圖片或者動物知識,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開發他們對世界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渴求。
3.讀畫結合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閱讀內容中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者情景畫出來,加強對閱讀的理解并在繪畫過程中有所創造。
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了解怎樣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是一個創造性的藝術活動,一個好的教學創意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何曉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討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湖南省瀏陽市新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