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情商素質低的人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情商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在幼兒教學中培養幼兒的情商呢?
首先,從孩子懂事起,就教育他們如何學會生存和自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自己學會吃飯,整理自己的東西,并知道什么情況下怎樣保護自己等,作為教師我們要在幼兒園學習生活中重視對幼兒良好的一日常規的培養。
其次,要善于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幼兒對外界刺激最初是被動地接受,逐漸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甚至會把玩具拆得七零八碎,這是一種求知欲的表現,也是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這種好奇和探索精神倍加珍惜和發揚,為幼兒多提供動手動腦的條件和機會,例如多開展一些手工課、科學實驗活動課還有郊游活動等;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幼兒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要多鼓勵他們,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控制和減少負面情緒的不良影響,多教育幼兒在挫折和困難面前積極應對,走出挫折,要讓幼兒體會任何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不怕困難的孩子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
再次,培養幼兒的情商必須培養他們樂觀積極的態度,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以對,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系上得心應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只要孩子對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對未來有樂觀的態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這孩子這輩子不會離幸福太遠。
最后,還要注意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斗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能取長補短。我們必須培養幼兒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幼兒的合作行為,增加幼兒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并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交際能力的優劣也是情商素質高低的一個標志,我們可以多鼓勵每一個幼兒踴躍發言,多開展一些全園的集體活動,讓幼兒從中學會交往,從而提高自己的情商素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民權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