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課幾十分鐘,總有一部分學生分心走神,做小動作,甚至影響別人,這些直接影響著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那么怎樣來增強教師的吸引力,來吸引學生專心聽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要注意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問題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于充滿疑問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去。通過問題的創設,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提問,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學貴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意識,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根據具體的內容,誘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解決。另外,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實踐結果表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實踐所得會更有趣、更牢固。
二、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么。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熟悉的幾個同學之間發表看法,毫無拘束,思維活躍,每個人都能成為問題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實踐證明,“填鴨式”“問答式”等教學方法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再也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而像小組討論之類自主創新的教學方法,則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增長了知識,活躍了思想,又獲得了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熱情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教學信息交流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教師,要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興趣,在上課之前就應認真研究教材編寫的目的、體系和結構,在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用性、趣味性、有效性的原則進行合理安排,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用精煉的語文語言、直觀形象的圖片及靈活的教法把學生帶到趣味濃、效果好的學習氛圍中,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創設意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動的接受型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進取型學習狀態,以保持最佳的學習方法。
四、創設民主氛圍,增強學習興趣
教學應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素養為主要目標,滿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關注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教師公正、公平。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獲得成功之后的無限樂趣。激活自主學習的潛能,使“學生成為主體”,真正得到落實。敢學、樂學,肯下工夫學,因此成績優異。反之,學習思維活動受到壓抑,就不能積極、活躍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對學生充滿愛心,經常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生、不體罰學生,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地發展,幫助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樹立信心,自強自立,這樣會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增。
五、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沒有愉快而言,當然也無舉可談,教學效果較差。而現代教學要求將“一言堂”改為“師生言堂”,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這就要求教師善于激勵、善于啟發、善于引導、善于溝通,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親自探索思考,在閱讀中自己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自主閱讀,激勵學生智慧與潛能的發揮,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識。創造一定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習的氣氛,減輕學生心理上的壓力,使他們能夠大膽地、輕松愉快地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十五分鐘后就開始分散,要讓學生在教室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就需要讓他們在獲得成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常常對學生做出積極、合理的贊揚,讓他們感到學習其實不是很難的事。這樣,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無興趣是上好每堂課的關鍵,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處于和諧的氛圍之中。就可以為學生搭建活動及展示的舞臺;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不懈,師生就可以共創佳績。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新帳房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