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獲取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那么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呢?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創設氛圍激發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自主學習;引導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英語教學中,若能使學生“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心境和氛圍,學生的潛能就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得到最有效的釋放和開發。
教學中,我注意把微笑與鼓勵帶進課堂,和藹可親地對待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同一片藍天下的歡樂,以此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投影、錄像等各種教學媒體以及自己的動作表情等,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交際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由于人人有參與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很珍惜這樣的表演機會,自發地去找材料、學英語、練表演,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都有出人意料的發揮。
二、優化課堂教學引導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一切,學生的潛能受到多種因素的遏制。所以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自主、自能地學習,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自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上好每節課,在四十分鐘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益,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這是至關重要的。所以要轉變觀念,擺正位置,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1.備教材
我校的一二年級使用的是北京版的《先鋒英語》,三至五年級使用的是《張思中英語》,六年級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各版本的教材有自己的特色,都不同程度的體現英語語言特色、英語教學特色方面的長處。在教材方面我注重研究教材知識點的關系,弄清教學重點、難點,使課堂教學目的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使教師的“導”更具針對性。同時利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交談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親切感。如多數學生都愛去肯德基,在教學有關形容詞happy,sad,hungry,thirsty及hamburger,cake,ice-cream等單詞時,我就用一組問題引出教學:Have you been to the KFC?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Are you happy in KFC?通過聊天式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地進入學習狀態。
2.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狀況、興趣愛好、學習欲望、學習基礎和方法、對老師的期望值等各有不同。教師應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優點、弱點有充分的了解,實行因材施教。對于差生,首先,摸清情況,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孔子指出對學生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課前我通過各方面的了解,對班級學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上課時比較容易的問題,請后進生回答,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準確地把握教學方法。再次,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調動積極因素。
3.備教法
作為一名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靈活運用,取長補短。如果教學內容本身就極富吸引力和感染力,那么,教師不需花多少力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步入聽、說、讀、寫的訓練軌道,但如果教學內容多而且枯燥,教師要設法使用直觀教學手段,設計情境,通過對話、看圖、講故事、打擂臺、唱英語歌、值日報告、課本劇、猜謎、競賽等一系列有趣的活動進行教學,使一堂課在愉快的笑聲中進行。這樣使學生無心理壓力的同時,在平等愉悅的課堂里接受新學知識。
4.備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在教學上的優化,應該體現在學生“會學”和“能學”。“認識起源于活動,認識是從活動開始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尋找、挖掘、創造可供學生實踐的語言環境,而課堂中小組活動不僅使教師的創造精神和教學藝術得到充分的展示,更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習潛能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和更好的發展。在課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Pairwork,Teamwork,男生女生對抗賽等小組活動,有了小組意識后,這使得課上安排小組活動時,學生非常投入,情緒高漲。如,我在教What’s this? What’s that?句型時先讓學生用英語去找自己所熟識的事物,課上以小組的形式做問答練習,看哪個組回答得最多。每個學生為了能獲勝,他們查字典、找資料、問老師,學習得非常主動。這種小組活動帶來的群體意識在課堂上能獲得奇跡般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梅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