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小班化教育有利提高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教師能有更多的心力對全體學生進行輔導,創建更加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情境,使每一個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的發展更加全面。
關鍵詞:農村小學;小班化教育;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指班級學生數較少,且針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實施“小班化教學”這一新的理念應以現代教育為指導思想,以學生身、心、德健康發展為目的,創建一套以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授課形式、評價手段的教學模式,并讓學生能夠充分享受到各種教育資源。在我校開展小班化教學活動中,有一些心得,在這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學的重中之重
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學的核心,是小班化教學的最終目的。既為小班化,那么人數不多,教師就可以更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因為班生數少,教師在備課時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哪些學生哪些方面比較薄弱,哪些學生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指導,對哪些學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具體到每一個學生,教師的“照顧面”明顯也擴大。課堂上,教師就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尋找最佳的教育切入點與時機,進行個別化教學。以往的“一刀切”的布置課外作業改變了,后進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的現象消失了,教師布置作業練習時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的地位。小班化教學,教師采取各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針對學生之間的差距,靈動地掌握教學要求和進度并及時調整,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差異,取長補短,使教學相長,不留課堂“死角”,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關注。
二、小班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并且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在相對人數少、空間大的有利條件下,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有了更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這種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質量,增強了自信心,促進了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小班化的教學增加了每個學生課堂發言的機會,學生比在大班時發言更踴躍。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就增多了,學生從中得到的鍛煉、提高就更多,因而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的機會和次數也相應地增多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就進一步被提高了。“課堂教學是師生在學校共同度過的時光,是他們創造的只有學校中才存在的活動方式,它是師生生命中重要而有意義的組成部分。”葉瀾教授的這句話說明了課堂教學在師生生命中的重要性。小班化教學,要讓學生充分享有課堂自由,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展現自己。例如,一篇優美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挑最喜歡、最想學的段落先讀一讀,甚至演一演;低年級識字教學,先組織小組內交流探究,自己記住生字的有效方法,然后在課堂上互相交流,看看誰的辦法好,這樣,猜字謎、記偏旁、編兒歌等各種方法在課堂上不斷呈現出來,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并展示了自己的識字能力,成為真正的學習小主人。
三、在小班化的教學中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
要把原本作為單一的知識傳授者的教師,轉變為教學情境的設計師、拓展學生思路的開拓者、指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引路人,這樣教師就要更加主動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還有相關的各科知識等,成為“一專多能”型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與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情境盡可能地融合。師生互動,共同學習、探究、總結、完善小班化教學模式,使教學相長,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創建具有農村教學特點的,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并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使學生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的、健康的發展。
總之,小班化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個性得以張揚,使每個學生能夠學有所得。也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們學校在過去很長的實踐當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研究,相信我校的小班化教學步伐一定會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鼎市貫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