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一定程度上說,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學生的個人特點直接影響了教學行為。通過了解和分析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的行為特點,進一步提出了關于提高教學效率的意見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
一、合適的教學方法
1.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結合
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習慣了使用自己原有的數學積累以及生活經驗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出現了原有知識無法解答的難題,那就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重新的認識及構建。
2.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
數學概念不僅是數學知識體系的主要構成部分,還是學生建立自己特有知識體系的前提條件。因此,對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水平。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還能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
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不僅能促使小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和交流中,通過不斷的溝通、分析和思考,從而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
4.引導學生積極發揮自身主動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計劃、有安排地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勇敢地質疑、大膽地思考以及大聲地討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促進自身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良好的教學環境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數學教學環境
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和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中,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2.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以及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還能引發學生對數學持久的求知欲,從而促進數學課堂效率的提高。
3.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保持自身的引導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積極的探索、思考中,促進自身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劉木鐘.小學數學高效率教學行為初探[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2).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自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