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感”作為詞匯出現的歷史較為短暫。20世紀初期,人們才開始廣泛使用。不久之后,教學界開始重視教學研究中語感的培養。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感的研究也成為較為重點的內容,實踐了人文性與工具性一體的新教學觀念。從語感的定義入手分析語感對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并簡述小學語文語感在現實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感;培養
一、語感的定義
從語言學角度來說,語感是一種能力,表現的是對語言的把握速度。從思維學角度來說,語感結合了直覺思維和經驗思維。而從教學論角度來說,即本小文的寫作角度來看,語感是經驗,這種經驗的形成依賴于長期的語言使用和訓練,即教學成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訓練與培養十分重要。
二、小學語文語感教學的時代意義
1.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要求
當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人們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非常多。如何從復雜的信息中提取于自身有用的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十分重要,而較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則可以幫助人們實現這一目的。語感的培養對人的語文閱讀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其培養過程具有長期性,對信息化社會來說意義顯著。
2.促進教學改革
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的是“朗誦”“涵泳”以及“整體感悟”,對語感的培養不是十分重視。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通過現代理性分析的教學方式,促進傳統教學的改革。語感的訓練需要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之上,是教學理性分析的重要產物。
三、小學語文語感教學實踐應用
1.感知階段
低年級學生處于感知階段,抽象性思維不足,剛剛開始接觸書面語言,語感形成處于初始階段。在語感教學中,應當注意采用合適的方法,筆者認為應當在直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低年級學生想象,慢慢形成語感的雛形。
2.領悟階段
中年級學生處于領悟階段,其心理狀態慢慢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并轉變。語感培養的重點在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此時書面語言能力的發展較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督促學生讀字、識字以及寫字,并鼓勵其查閱工具書,為語感的形成奠定基礎。
3.鑒賞階段
高年級學生處于鑒賞階段,其語言抽象概括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在具體語文語感教學中,及時轉變教學方法。減少學生花在識字上的時間,而是將精力放在盡可能調動其語感經驗上,比如鼓勵高年級學生閱讀以及誦讀,使已經形成的語感得到強化。
(作者單位 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郭家店鎮鎮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