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通過意識作用,可以規范活動意識、激發參與意識、完善目標意識,建設特色意識使陽光體育運動走向生動、有效。
關鍵詞:意識;陽光體育運動;親子體育
我校(昆山市正儀中心校)是一所江蘇省實驗小學。學校始終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尤其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進一步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方面做了一些實踐探索。我們認為,意識的作用是讓陽光體育運動走向生動、有效的最佳途徑。
一、整體規劃與有效落實的規范意識
1.改善設施設備
要開展陽光體育,必須要有合適的場地設施。我校以創建“蘇州市技術裝備先進學校”為契機,努力爭取政府投入,不斷完善體育設施設備,使場地器材達到省“兩類”標準。目前,學校有200米環形塑膠場地一片、足球場地、羽毛球場地、籃球場地、體操場地、排球場地各一片,基本可以滿足學生活動場所和器材,保證了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正常需要。
2.執行課程計劃
我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一二年級每周均設置4課時,三至六年級每周均設置3課時,并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下午安排體育課外活動課。上午安排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主要開展體操、跑酷、三項技能等活動,每班配備2名負責人,每個年級有1名中層負責人,使學校大課間活動常規化、制度化。下午課外活動安排專人負責檢查,全校上下努力營造一個重視體育、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3.更新教育觀念
提高教師的思想、觀念,是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關鍵。我校先后組織全體教師、班主任、體育老師分層學習相關文件,多途徑、多角度、多層次提高廣大教師對陽光體育運動的認識,懂得健身方法。真正把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作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主要舉措。
二、全員參與,全民健身的健康意識
1.大課間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大課間活動是一種新型的學校體育組織形式,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集體育、美育、德育于一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折射學校管理的一面鏡子,更是學校教育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校的大課間活動,提出“一個不能少”的理念和“五到位”要求(領導監督到位、班主任組織到位、體育教師指導到位,任課教師配合到位、學生人人參與到位)。真正做到全員參與,全民健身。為了讓活動更富成效,我們確立“優、精、特”發展目標,實施主題式單元大課間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師生的運動熱情。
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讓每一位老師動起來,校園就會“動”起來。在大課間活動中,師生同樂,師生同玩。收獲的不僅是一份快樂和健康,還有師生間的一份美好情感。
2.親子體育,一家不能漏
學校體育活動應該得到廣大學生的家長、社會各界關注和支持,應與社會開展的全民健身活動相結合。我校發出倡議書,要求學生每天在家和父母同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項目,通過父母的督促、幫助,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體質,我們也試圖通過孩子的小手拉起父母的大手,掀起全家鍛煉總動員,從而實現親子間共練共健的目標。我們還通過舉辦有家長參與的集趣味性、娛樂性和表演性為一體的體育活動,調動學生、家長的運動熱情。如,舉辦家庭運動會、友好對抗賽等,這些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體現了全民參與,讓學生、家長在活動中體驗運動的樂趣。家長的參與,可以更好地影響孩子參與、了解和喜歡體育運動,進一步提高他們參加陽光體育的積極性。我們在設計和安排這些活動時,注重內容與形式的觀賞性、競爭性、娛樂性和健身性。如開展腰繞呼啦圈、簡易保齡球、兩人三足走、推小車等比賽,使活動多元化、全員參與化,全民健身化。我們還建立家庭健身指導機制和評價機制,有45%的家庭先后被評為“陽光體育家庭”。
3.體育節,一點不能缺
我校每學期開展一次體育節,做到規范、有序、豐富、精彩。
(1)突出趣味點:我校的體育節活動要求形式豐富多彩,內容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體育節的開展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2)突出參與點:學生的參與面要廣,要求全員參與。(3)突出競賽點:將娛樂與競賽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競賽的激勵機制來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4)突出持續點:體育節有一定的時間性,短則一周,長則一個月,有時候甚至更長。(5)突出文化點:活動內容積極滲透體育文化,開展體育征文、體育攝影、體育板報等平比活動,增加體育節的人文點。(6)突出規范點:體育節資料注重方案、總結,活動圖片等過程性資料的規范呈現。通過體育節活動的有效開展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三、提高素質的目標意識
1.課堂滲透
目前,體育課堂教學教材安排的教學內容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造成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沒時間練。我校體育組大膽革新,創新思路,把傳統的體育“三環節”教學模式轉化為“四環節”模式,把原安排的教材優化整合,使課堂教學更為緊湊、合理。目前,體育課每課新安排7分鐘時間的測試項目課課練,每周進行1次小測試,可以自評、也可以互評。每月進行1次大測試。給每位學生建立“體育成長冊”,記錄測試成績。在測試工作中,我們還把測試工作與有關人員的工作考核結合起來,與評選文明班級結合起來。對實施標準工作做得好的班級和個人予以表揚獎勵。幾年來,學校測試數據均達到上級要求,走在昆山市前列。
2.專項訓練
課外體育活動是陽光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有力延伸。要想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僅靠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是不夠的。針對學生體質“不達標”的現象,我校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全面策劃組織開展專項訓練。各班由班主任負責,小助手配合,每個年級配一位體育老師全面指導。專項訓練的內容根據每個小組學生身心特點來設置(水平一:跳繩、投擲小沙包;水平二:立定跳遠、仰臥起坐;水平三:坐位體前屈、400米、立定跳遠)。體育老師利用體育課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課外活動中抓好重點項目、困難項目、困難學生的有效突破,通過形式多樣的多練、多測,不斷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立定跳遠”的練習,可以利用塑膠跑道上的白線讓學生對準目標練習,深受學生的喜歡。該項工作自啟動到鋪開,從活動的細節安排到現場指導,都一一到位,并細致地做好了體育老師和班主任的協調配合工作,確保訓練工作的效率和學生的活動安全。
3.擂臺比武
在課堂滲透素質練習、課外體育活動的專項訓練的基礎上,學校還專門組織“體育擂臺賽”,利用每周五中午11:40~12:10的校園“吉尼斯”活動時間,體育老師安排擂臺比武,并當場評選“每周擂主”“每月擂主”。通過體育競賽的開展,讓學生自己對照身邊同學的最好成績進行目標訓練。目前,我校涌現出一批“跳繩冠軍”“跳躍能手”“跑步之星”“足球寶貝”“籃球巨星”……充分鼓舞了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和信心。學校每學期有近20個班級被評為“陽光之班”,100名學生被評為“校體育小明星”。
四、特長培養與傳統項目的特色意識
1.建設體育社團
我校在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因地制宜,不斷加強學生藝體教育,建立各類學生社團,其中“體育社團”尤為突出。目前,我校建立乒乓球社團、足球社團、武術社團、游泳社團等15個體育社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選擇項目。學校配備專兼職輔導老師,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開展免費輔導活動。學生參與率達80%,有效挖掘了學生的身心潛能,發展了個性,提高了素質。
2.發展傳統項目
1989年,我校成立了校足球隊。足球運動在學校有著較好的基礎,曾獲昆山市“五連冠”、蘇州市比賽獲第一名,被授予蘇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我校將繼續發展這個項目,做好普及與提高的工作,讓每位學生喜歡足球、會踢足球,要求各班成立小足球隊,定期開展年級段小型多樣的比賽活動。在此基礎上建立校級足球隊,形成低、中、高梯隊銜接的發展態勢。校代表隊從周一到周六堅持每天訓練,并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每天訓練時間不少于90分鐘。為校足球隊的隊員人人建立個人訓練檔案,詳細記錄每一位成員的身體形態、技戰術素質等。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正儀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