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學校發展的脊梁,是學生幸福人生的奠基者和引路人,是引領孩子健康成長的指導者,是開啟孩子智慧的啟迪者。而參加過“國培”的教師更是教師隊伍中的佼佼者,他們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弘揚的職業精神就是國培教師引領方向和引領的作用所在。
一、堅信仁愛的教師信仰,濡染同伴
信仰是教師幸福生活的砝碼,可以產生無窮的力量,讓我們內心更加強大,讓我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讓我們更加樂觀向上。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教師擁有信仰,像張麗莉、譚千秋等這樣一大批優秀教師身上所折射的人性光輝就是我們這一代又一代教師身上的信仰,那就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所提出的“仁愛”,其核心就是禮和仁。教師的信仰就是仁愛,孔子講“仁者愛人”,“愛人”是“仁”的最基本的內涵,教師懷揣博愛慈悲的胸襟,愛人如己,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加強自身的修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自己的努力達到人我的融合統一,實現人際關系中的互助互愛。國培教師堅守仁愛信仰,愛學生、愛事業,視學生和事業為自己生命的延續,提倡嚴慈相濟,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用自己的仁愛博大心胸,履行教師的職責,影響同伴,和他們一起成長。
二、堅持終身學習的行動,影響同伴
終身學習和嚴謹治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具備的素養,國培教師要使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它,要堅持同伴互助、團隊教學和研究性培訓,要實現教師實踐文化的價值觀,堅持終身學習是唯一的出路。并用自己學習的能量帶動影響同伴,成為教師學習共同體中的實踐者、智慧者、引領者。國培教師應是影響教師合作文化中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博學行動影響教師隊伍,建立一個充滿民主平等氛圍的學習團隊,相互學習、交流分享他們各自的專長,為同伴獲得更多交流機會,讓教師能夠在其中獲得內心力量的覺醒,為自己的發展找到內部動力,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進步以及終身的發展。
三、堅守研究的教育生活,帶動同伴
教師不只是教學者、學習者,同時還應該成為一個研究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作為參加過國培的教師更應該是長期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堅持者和領頭人,教育生活中,我們要把問題作為研究的起點,把反思作為常用的方法,把重建作為改進的途徑。長期堅持這樣的研究教育生活,我們的職業幸福感才會越來越強。對于國培教師來說,堅守研究的教育生活,以研究的心態行走在校本教研、個人反思、同伴互助中,同時把在國培期間所受到的專家引領的教育思想,和自己提升的教育理念去帶動同伴,幫助他們不斷走出教育思想上的認識誤區,提升理念,拓展視野,使他們在源源不斷的智慧交流中獲得專業發展。
四、踐行自我的教學風格,引領同伴
著名作家孫犁說過:“風格的形成,帶有革新的意義。”創造一種教學風格,也是在教學藝術的園林里栽培一棵新樹。教學風格的形成,標志著教師教學藝術的成熟,因此,它是一切有志于教育事業的教師所孜孜以求的。國培教師在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師德和職業精神、時時練就淵博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教學技能,堅持不懈積累和不斷地探索創新來實現自我的教學風格。同時在自我相對穩定、不斷改進和發展中完善教學風格。最后用個人所具備的特質并以一定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獨具的教學風格。用自己的教學風格去引領同伴,實現同伴互助,共同成長。
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因為國培而充滿希望。參加國培的每個教師有責任傳承中國最先進的教育文化,更有義務將國培播下的知識、智慧與能力的種子,帶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幫助他們生根開花結果。用自己仁愛的信仰、學習的行動,教育生活默默影響同伴,引領同伴成長。努力成為教育教學中甘于匍匐地面行走的幸福的教育家。
(作者單位 重慶市萬州區國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