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人的思維來講,應當學習數學知識,而學習數學知識又與人的思維密切相關。由此可見,思維是數學學習的關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就一定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此著重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思維能力;策略
一、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能夠讓學生產生百折不撓的強大學習動力。這是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最理想狀態就是感興趣的時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當結合教材的知識、自身教學風格的優勢和學生的現實情況,認真地設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思維興趣的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具備更加活躍的思維和更加濃厚的興趣,進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認識分數的時候,借助粉筆這種最為簡單的教學工具來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導入新課,先要求學生數粉筆一支、兩支……這樣學生會認為比較容易,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此時教師將一支粉筆掰成了兩半,再提問學生應當如何表示這一半粉筆呢?學生也十分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從而有效地導入了新課。這樣在教學初期就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所以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指導學生練習數學語言,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讓學生逐漸可以條理性地考慮問題,并且將考慮問題的整個過程能夠完整地敘述出來,這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教授學生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是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奠定基礎,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應用這個基礎,規劃性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真正地實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常地指導學生條理分明地敘述數學問題,注重讓學生練習解題的思路與步驟。比如,教師在啟發學生對應用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可首先要求學生審題,讓學生明確已知的條件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且要對問題當中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步驟應當條理分明,再讓學生通過準確和清晰的數學語言敘述出來。教師這樣指導學生,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練習數學語言相統一。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師務必要轉變教學思想,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規律來實施教學,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陳克祥.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7).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