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機遇和挑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增加學生的接受容量和存儲速度,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可以開發自主發現式學習,利用網絡的海量知識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利用信息技術靈活性的特點去充分駕馭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拓展;容量;視野;合作探究;溝通
社會的發展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打破了傳統教育教學的理念,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不僅為教師提供了便捷,也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大的容量和更寬的視野。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本文就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容量和視野進行討論。在其帶來生動優質的課堂教學及便捷豐富的課外教學的同時,不忘考慮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相容時的特點,照顧學生的思維進程,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術容量大的特點
(一)利用信息技術容量的特點,增加學生的接受容量和存儲速度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有機組合而進行教學,對增大英語教學的容量,加快英語教學的節奏,深化教材的內容,加強直觀性教學,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有著很大的作用,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互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升華,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感知度。
1.用信息技術進行形象化教學
小學生學習英語與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有很大區別,由于小學生的理解力有限,所以課堂參與率和合作的能力會大大下降,這樣就會影響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可以進行形象化教學,可以把很難背的單詞,很難記的詞性,加入夸大的聲音,加入夸大的動作,這樣就可以喚醒學生的主動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2.用信息技術進行個性化教學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加快加大了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加快加大了課堂的容量,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種方法的選擇教學,可以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不停地調整教學的角度,融入學生個性的元素,使英語的活動不僅在課堂上進行,而且要使學生課后能津津樂道,使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簡單。比如,hello這個單詞,只要配一個握手的畫面,學生很快就能記住單詞并知道它的用法,而這個動作,也經常成為學生課后使用的動作。這就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信息技術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加快學生的認知度,提高了學生的個性化發揮,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當學生從簡單的單詞開始模仿,當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時,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怕說、怕聽、怕模仿啞巴英語這一現象。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開發自主發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特點是直觀性強,能從聽、說、讀、寫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它不僅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運用,更能讓學生去自主地探索學習,把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充分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而且對學生在今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去學習其他的學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與網絡的合作式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1.讓網絡技術成為擴大學生文化知識的補充窗口
信息化的時代,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基本是家家有電腦,戶戶連網絡。我們要讓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師益友,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去學習,引導學生去利用網絡的海量資源,讓網絡技術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補充窗品。讓學生學會各種即時通訊工具,當遇到困難或成功時,都可以和同學、教師進行溝通和分享。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的實名免費服務,如,在線翻譯、英語在線發音、英語在線詞典、在線朗讀、在線翻譯句子,讓網絡真正成為學生掘取知識的大倉庫。
2.讓網絡技術成為師生合作探究和溝通的有效平臺
師生的合作,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局限于教室和學校,學生一旦放學回家,就無法再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然后在現代生活中,在信息技術無限發達的今天,無形的網絡,把教師和學生隨時隨地地連在了一起,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去指導學生運用網絡,去指導學生如何進行交流;如何利用網絡補充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知識;如何利用網絡去進行課后作業的評定與糾錯。當然在指導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和關注自制行為能力差的學生,防止他們利用網絡去進行網上游戲,防止他們登錄不健康的網站,讓學長共同參與監督,共同參與管理,使網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手。
二、利用信息技術視野寬的特點
1.掌握好主題的選擇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教學的結合運用,摻進了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復雜的畫面必須要有明顯的主題,如果沒有明顯的主題,會給發散的小學生的注意力帶來誤導。我們不反對豐富多彩的畫面效果,但是主線只能有一根,主題只能有一個,假如只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而起不到課的實效,在興奮的一堂課下來后,不知所以然,這樣的效果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在做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有鮮明的主題,簡潔而流暢的畫面,畫面的元素不一定要多,但必須要有動感,更要有美感,能讓學生圍繞主題產生想象。
2.帶動學生的思維進程
學生上課的時候時否開小差,學生的思維是否跟著教師在走,決定了一堂課真正的實效,在課堂教學中,一位好的教師善于駕馭學生的思維,隨時調控自己的教學速度,以照顧學生的思維進程。所以在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配合的過程中,教師對電腦的操作和對學生思維的控制都必須到位,上課的冷場、操作的生硬、畫面的不流暢、畫面的亂雜、容量的過大、進程的過快都會導致學生思維的紊亂。所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備課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情況,使之完美無缺。
3.調動學生的情感想象
語言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語言必須加入人的情感,如果語言沒有豐富的表情,沒有豐富的肢體去表達,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會變成一潭死水,不可想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課件的制作過程中,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想象,用教師的情感去感染他們,用課件中的各種表情去調動他們,讓他們在模仿中體會,在體驗中感受,在感受中投入,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表達的不同,找到其中的共同點和結合部,盡快進入到角色中。
4.要把握好量和度
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同時,要掌握一個原則,信息技術中英語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絕對不是為了時髦而濫用,適度的使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信息技術中的信息,作為一個百寶箱,任意去擴充課的容量,超出學生正常的接受范圍,更不能注重花架子,無形的放大信息技術的功能,而去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更不能把信息技術作為減輕教師上課的一種手段,該用的教學手段,該進行的雙邊活動,該詳細講解的重點、難點,絕對不能讓鼠標一點而過,如果這樣將會起到反作用。
三、利用信息技術靈活性的特點
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靈活性的特點,在制作課件時,應全面分析學生學情,聯系學生的現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是變化的,我們教師也應當充分注意到這一點,當中西方文化和思維模式發生差異時,應多讓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本質,找到一個既準確而又合適的答案。
所以在制作課件時,教師要以一個學生身份去感受和領會整個教學過程,這樣就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靈活掌控,去調整節奏、去調整容量、去調整學生的思維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地運用英語思考,很愉快地用英語溝通和交流,這樣的課堂效果是很明顯的。
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中,給英語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其實在傳統的英語教育中,早就融入了信息技術的成分,教師平時上課的小黑板、手工制作的各種道具、塑膠片做成的幻燈片等,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是老技術新用法,用新技術去代替老手段和改良老方法,我們要批判地吸收,靈活地運用,把握實質和關鍵,絕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更不能僅僅作為一個表現的手段,也不能一味地為了擴大容量,只有合理地利用其大容量的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迎來一個英語教學嶄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梅劍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小學教學研究,2003(4).
[2]尚進.計算機與英語教學整合的實踐操作.小學教學研究,2003(5).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