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傾聽,一個人的文明修養,一種重要的交際素養,一種接受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傾聽能力,在課改的今天顯得十分重要。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呢?講了三點:重手段,激發興趣;重過程,培養習慣;重訓練,形成能力。
關鍵詞:培養;傾聽;受益
傾聽,一個人的文明修養,一種重要的交際素養,一種接受信息的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此也作了明確規定,我們必須加以重視。我們知道:讀不懂,可以再讀;寫不到,可以停筆思索;說不清,可以補充。但是,聽話卻是“風吹耳邊過”,說話的人不可能為了你把每句話聽清都重復多遍。所以,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傾聽能力,在課改的今天顯得十分重要。怎樣培養這種能力呢?筆者談幾點膚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重手段,激發興趣
1.言語激發興趣
平時要善于觀察,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學生,用一些簡單的語言給予贊賞、激勵。如,“某某同學聽得好專心!”“某某同學把別人的話都聽懂了,不簡單!”“這么一點兒小毛病都聽出來了,老師就沒有發現,你真令人佩服?!?/p>
2.榮譽激發興趣
每天或每節課,教師都給傾聽表現好的學生獎勵一顆小星、一面小紅旗;在“練耳”中對表現好的學生評為“小醫生”;聽故事后,對重復最完整、最生動的學生授予“順風耳”;聽記詞語最多的學生給個“小博士”稱號。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抓住閃光點,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學生的傾聽興趣就一定會培養起來。
二、重過程,培養習慣
1.教師語言,力求生動
為了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教師對自己的朗讀和說話要高標準、嚴要求。教師必須說普通話,讀準字音,說話完整、連貫,運用修辭手法,力求把話說得悅耳動聽。如果教師的語言枯燥無味,就很難打動學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就會大打折扣。
2.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
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對學生的發言要洗耳恭聽,用好體態語言(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用面部表情、手勢來表達感情),不打斷學生的話,評價時要做到準確無誤。
3.注重引導,教給方法
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給予引導,使學生盡早掌握傾聽的方法:(1)要專心致志,全神貫注,這是對說話人的一種禮貌;(2)傾聽時,應處于輕松自如的狀態,認真聽完別人的講話后回味思考;(3)在聽時,要細心傾聽發言人的每一句話,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即使有不同的觀點,也要等別人把話說完,這樣做是對人的尊重和理解。
三、重訓練,形成能力
1.強化訓練
(1)聽說結合。聽完故事,比一比誰把故事講得最好;聽錄音后,看誰記得詞最多等。(2)聽寫結合。找一些優秀作品,在學生讀后,選擇好詞語聽寫,選擇好句子聽寫,聽寫一小段話,由邊聽邊寫逐步過渡到先聽后寫。(3)聽讀結合。要求學生聽出味道,當別人讀后,能夠根據傾聽的信息,模仿他人的語氣,讀出基本相同的味兒來。選擇朗讀的人時,一般選朗讀能力強的學生或教師自己本人。
2.注重實踐
實踐出真知。傾聽的能力只有在多聽多練中才能形成。因此,教師要創設情景,開展有趣的課外校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聽校園廣播,講一講最感動的是什么;課間同學的哪句話最使自己難忘;去商店買一次東西,聽一聽店主與顧客的對話;去市場買一次水果或蔬菜,體驗一下傾聽的真實感受等,這樣,學生在實踐中更加認識到傾聽的意義,傾聽的習慣和能力自然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傾聽能力自然也會得到發展。
(作者單位 湖北省興山縣峽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