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教學思想已經滲透到每個教師的教學理念之中,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呢?它需要數學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創新的教學方法,思考運用哪些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創新精神;培養方法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若是沒有了創新社會就會停滯不前了。創新教學思想已經滲透到每個教師的教學理念之中,那么我們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呢?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認真研究和探討創新的教學方法,思考運用哪些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這一問題。
一、營造創新的環境
學生要想有創新意識和行為,必須營造有利于創新精神的環境,只有在有利學生思考,主動參與,積極發言和動腦的環境,他們的思路才能更廣闊,思維才能更敏捷,他們的創新精神才能像火花一樣地迸發出來。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為學生的創新精神做鋪墊,創造更多的有利于他們創新意識的激發條件,要鼓勵他們積極發言,鼓勵他們允許有不同的見解,不能打擊學生的錯誤想法。只要敢說、敢想、敢做就是勝利,有了創新的行為就是成功。老師要盡量去多想點子,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從“讓我學”變成“我要學”的態勢。
二、走進生活
數學如同文學一樣,都是源于生活。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體現著數學的知識。根據這一有利條件,我就不會把數學在課堂上弄得枯燥乏味,要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答生活的實際問題,當他們能夠用自己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時候,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也會激發他們勇于創新的行為。作為老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走進生活,享受生活的快樂。比如,我在執教“圓的認識”一節,叫學生把生活中體現出圓的事物列舉出來,學生積極踴躍,然后我又領著他們到操場去玩圓形的體育器具、賽自行車……通過走進生活,學生都高興極了,他們也表現出了自己怎么制作一些圓形的玩具的想法等等,萌發出一種“自我需要”的強烈求知欲。
三、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輻射性的思維,它能夠讓人們去求異。其結果是得到理想的答案。它具有體現人們的想象力,不受定式思維的約束,不依賴于常規定勢,能尋求得到最佳的思維。可以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題多解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一個好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選擇一些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問題。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勵創新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發現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努力抓住這一點,具體地應用到每一個學生中。
參考文獻:
孫艷玲.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 吉林省鎮賚縣新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