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是學生成長中極其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小學教學;課堂提問;習慣養成;問題意識;貫徹落實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如何成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值得深刻思考與探究的課題。
一、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與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在課堂上的沉默往往源自不自信與對教師的“懼怕”。融洽與和諧的課堂氣氛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更有益于學生對問題的提出。與學生成為朋友,讓自己成為學生信賴的人,既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也能夠讓學生無話不說、無話不談。
2.問題的提出從“易”到“難”,切不可急于求成
對于問題的提出,需要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這也是教師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過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發言提問,哪怕是簡短的問題,也應給予適當的鼓勵。
3.對課本內容的預習有利于問題的提出
充足的準備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有效的預習方式能夠找出新課內容的難點與疑惑,這對于問題的提出是十分有利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與思考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提出問題。
4.建立健全的評價制度來應對學生的問題提出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敷衍應對。對于不同類型的問題,教師應當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提出的“偏門”“冷門”問題,更應該重視。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將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當做一項工作來做。
二、如何將“問題意識”進行到底
“問題意識”的提出,絕不是某節課需要學生提出問題。而是學生對數學學科內容乃至生活中的事物存在的一種好奇與質疑的態度。由此可見,這項工程是長遠的,同時也是浩大的。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好奇心”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教師一定要有耐心。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悉心講解。這是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更是一種義務。其次,要讓問題成為一種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多鼓勵學生提問,多回答學生的提問,才能讓學生變“模式”為“習慣”,成為善于思考、樂于提問的人。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教育的引導者,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方法、適合的手段將這種本能轉化為學生成長的動力與助力。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借助“提問”的力量,學生一定會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 安徽省合肥師范附小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