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環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視野開闊了。但是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反而大了,很多人都存在著心理障礙,特別是青少年。在小學中,也有一些學生存在心理障礙,表現為智力不正常,情緒異常,不愛和人交談等,這些學生就是問題學生。為此,我校專門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還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集中和個案教育。怎樣做好這些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現將對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做法、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要高度重視問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問題學生的“問題”并不是與生俱來的
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分析問題學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成的。造成這些問題學生的因素很多,我認為主要是家長與老師給小學生的要求高,達不到要求時,家長和老師的批評,產生了很大的壓力,從而使得他們的焦慮情緒較重,成為問題學生。并且由于學生自我意識的脆弱,生活閱歷的淺顯,抗挫能力較低,因而更易產生心理障礙。
2.深入了解每個學生
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哪些是班上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中哪些是性格有問題,哪些是行為習慣有問題,哪些是學習上有嚴重問題等,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
二、教師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
1.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
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的人才,家長及教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生,一天中的學習生活就是學校與家庭兩點一線。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舉一動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可我們農村學校的家長,年輕的都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糊口,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不識幾個字,沒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因此,我們學校的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
2.教師要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
教師應當全面深入地學習健康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咨詢心理學等相關學科,自覺地運用科學的理論梳理好自己的情緒情感,調適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指導、解決學生存在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員。
3.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不管是心理問題學生還是行為問題學生,他們都有很強的自尊心,這些問題學生的自尊心受挫,呈現出心理障礙。作為老師要多關心他們,對他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
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學知識,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調節技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滲透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工作
我校設立心理咨詢室,我是心理咨詢組長,設立了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掌握了我校哪些學生是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學生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個別與集體心理健康輔導,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矯治。召開問題學生的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專題心理教育,讓家長掌握一些心理教育知識、技能,再通過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與教育。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家庭成員關系
1.協調師生關系
教師對學生不理解、不信任會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教師的認知偏差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壓抑,出現攻擊行為。少年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榜樣之一,是公正的代表,遭遇問題時,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關心與愛。如果教師缺乏包容心和耐心,不能以平和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易叛逆。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會使學生的心理遭受嚴重的創傷。
2.協調親子關系
民主寬松的家庭可以給學生一個溫馨的港灣,專制嚴苛的家庭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易養成孩子孤僻、專橫的性格。因此,對學生心理健康維護必須以家庭為起始點,以全體家庭成員的優良品質及和睦的關系為依托,同心協力為每一個生命營造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
3.協調同學、朋友間的關系
學生除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被同學、朋友接納,渴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尤其是小學生,若同學、朋友關系不融洽,就會呈現孤獨、苦悶、郁郁寡歡的情緒狀態。我們要鼓勵學生去交朋友,在日常交往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關心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緊張、恐懼、自卑、孤獨、偏見、敵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
總之,對問題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最有效的還是教師的關愛。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二里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