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感化或者是感染學生的心靈,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為此,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滲透;美育;策略
一、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盡管數學的美是真實的,可是這種形式的美是高級的,它是審美意識和理論思維相統一的產物。針對小學生來講,因為他們的思維能力、知識、閱歷與審美能力的限制,對數學的感受和體會還是比較膚淺的,因此小學生不能夠輕易地感受到數學的美。結合數學教學中美育教育的心理機制進行研究,小學生對數學產生美感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他們的審美意識和能力。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可以僅僅找出簡單演示數學美的例子,而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現狀和實際生活情況,細致地為學生講解,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為什么美,美在哪兒,從而感受到美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通過一種審美眼光去體會數學的圖形美、公式美和概念美,并能夠在應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維的過程中感受到奇異美、對稱美和簡潔美,且最終能夠創造美。
二、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指導學生感受美
數學這門學科以分析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為主,它的知識是非常抽象的,缺少繽紛的色彩和優美的旋律,僅僅是將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抽象為一些公式、法則與概念,這就要求教師借助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變靜態性為動態性,進而使得單調的知識充滿趣味性,指導學生更好地感受數學的美。教師能夠將教學知識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發揮多媒體教學課件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使得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和直觀化、靜態的畫面動態化,從而渲染課堂教學的氛圍。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將兩個三角形旋轉和平移之后,富有動感地組成了一個長方形或者是平行四邊形。教師在演示的過程中,圖形旋轉、平移和組合的整個過程富有美感,美的教學情境得以創設,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教學藝術能力與審美修養,以設計出富有美感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有效地體會到數學的美,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陳海娜,顏瀅洇.美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