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日益受關注的今天,親子閱讀成為嬰兒、幼兒時期備受推崇的教育形式。與以上的年齡階段相似,因為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的局限,親子閱讀成為課外閱讀指導不可或缺的內
容。家長的參與無疑對于課外閱讀目標的達成起到了輔助監督和補充評價的作用。需要提出的是,筆者認為小學中低年級的親子閱讀與嬰幼兒親子閱讀應該有所區別,是一個提升和規范的過程。以往的親子閱讀由于家長文化背景和個性習慣的不一樣,帶有自發、隨意、無序的特點,而小學中低年級階段的親子閱讀應該更加自覺、有序和有效。那么就需要教師對親子閱讀進行有步驟、有層次的指導和幫助,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用閱讀檔案袋的方式記錄親子閱讀過程,總結閱讀收獲
因為孩子在家里的時間長,受到家庭影響也大,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濃厚的家庭文化氛圍。為了給孩子營造淳厚的家庭閱讀氣氛,培養中、低年級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業余的時間來開展親子閱讀,并將閱讀的一些情況用圖片、文字甚至錄像的形式保存起來,作為親子閱讀檔案。
1.每日半小時親子訓練讀
最初的每日半小時親子閱讀訓練是開展親子閱讀的關鍵。為了更加科學、迅捷、有效地進行親子閱讀指導,我們可以采用下列具體方法和閱讀評價標準,將孩子的每天閱讀情況記錄在親子閱讀檔案中。
(1)具體方法是:觀察孩子在看書時是否看有益的書籍;看書態度如何;看書后是否與家長進行交流(比如,和家長談書中的人物、故事,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產生什么疑問)。
(2)評價具體內容可參考如下:
①看書很自覺,有主動交流;
②看書很認真,并能講出書中內容;
③表現好;
④愿意看書,能主動提問。
2.節假日親子共享閱讀
在“五一”“十一”或寒暑假這樣的節假日,家長可以進行親子共享閱讀活動。向孩子推薦適合的讀物,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閱讀筆記。
如果你和孩子讀的是科學小品,提倡用“我讀了《××》,我知道了哪些知識,我有哪些疑問,我產生了什么想法”的形式來做讀書筆記。
如果你和孩子閱讀的是故事童話,可以用“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了( )的世界,在那里我看見了( ),聽見了( ),明白了(或學到了)( ),想到了( )”。
如果讀的是散文和詩歌,不妨和他們一起收集好詞好句,背誦精彩片斷。另外,不喜歡做筆記的孩子家長可以要求用圖畫配文字或照片、錄像等其他形式呈現閱讀成果。
這樣的每日訓練能夠堅持一到兩年,一本厚厚的閱讀檔案袋就能帶給孩子讀書的快樂體驗。翻閱閱讀筆記,父母也能從中獲悉自己的孩子獨特的閱讀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同時在閱讀中和孩子增進了感情,溝通了思想。
二、用花樣閱讀變換閱讀方法提高孩子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品位
花樣閱讀就是引導家長帶領孩子嘗試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從閱讀中尋找樂趣。如:在進行兒童繪本閱讀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輪流讀故事,特別是故事中重復的環節,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讀。或者對于一些故事的細節展開想象,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對于繪本的封面、襯頁、封底的內容,細心的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觀察圖畫,猜測故事情節。
比如,閱讀三篇同題的詩歌《紙船》。家長可以要求和孩子讀完后選擇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各寫出喜歡的理由。然后讓孩子做一只小紙船,由父母或孩子在紙船上寫上祝福的話,有能力的家長和孩子還可以以《紙船》為題寫詩歌。
在閱讀《西游記》的片段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找到《西游記》的電視劇看看,然后討論故事情節,并推薦兒童版的《西游記》和孩子一起閱讀。讀完后,各自寫讀后感,再進行交流。
總之,變換讀書花樣能使孩子對于閱讀的興趣會越來越濃,閱讀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并能用一定的方法完成閱讀。閱讀的體驗多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家長和孩子的閱讀品位、文化素養也能在和諧的家庭關系中得以提升。
三、用博客推薦方式交流好書,擴大閱讀區域,幫助孩子逐步學會獨立閱讀
用博客的方式推薦好書是將個體的閱讀行為向集體共讀轉化的一種形式。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向班級或群體推薦,在群博客中交流評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而有了博客這樣的交流平臺,可以實現家長和孩子、孩子之間、家長之間等多方的交流,使閱讀的區域更加廣闊,獲得的信息量更大。而家長在這樣的平臺能獲悉更多的教育和閱讀的經驗;孩子在這樣的平臺上,能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得到更多的閱讀經歷,收獲了更廣泛的或診斷性或激勵性的評價,獨立閱讀的本領也會在這樣的平臺逐步得以發展和完善。
總之,親子閱讀很好地解決了“課外閱讀課外難讀”的困難,向課外閱讀的課外時間要質量、求效率。家長對于閱讀的參與,不僅使孩子受益,自身的文化素養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閱讀中親子關系的和諧地發展優化了孩子的閱讀環境,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的進步,真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單位 浙江省麗水經濟開發區第一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