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這樣形容:語文閱讀教學如登山,第一課時是山腳……正因為它是“山腳”,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勇攀高峰的勇氣和信心。
一、規定板塊要做“實”
1.初讀要落實
初讀對學習語文知識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讓學生把文章讀通、讀順了,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學生才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理解起來不那么費勁。第二課時的精讀教學才不會是“空中樓閣”。
2.字詞教學要扎實
生字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不應占據課堂的主導,時間分配應合理,學段不同,教學方法也要因地制宜,低年級段要以扶為主,教師應多讓學生書寫、記憶,以練習記憶為主。中年級段則要半扶半放,多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師不應一味地強制學生記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高年級段要盡量讓學生去自學,教師不要事無巨細,應針對部分難理解詞匯做出講解。
3.理清課文脈絡要真實
課文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第一課時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文本有初步認識,即在讓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圍繞文本說說自己在讀中對文本所存的感受或整體印象,做到心中有數。進而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這種做法無形中也起到了培養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上應具備條理性這一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4.概括課文內容要詳實
要求學生概括課文內容,引導他們學會提煉課文中的關鍵詞來概括,這是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也是培養概括能力的重要環節。
二、教學方法要有“招”
1.由“趣”導入,激發學生探究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每一篇文章的創作背景都不甚了解。教師在每節授課之前,應該給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產生探究學習的欲望,產生學習的興趣。
2.歸類字詞,引導學生概括全文
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不提倡單純識字,字形的教學應與字義的理解緊密聯系,這樣,識記的效果才會更深刻。特別是高年級的詞語教學,在正確認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詞語與上下文的內在聯系,要善于結合課文內容使學生把握詞語在文本中的寓意。
3.抓住文章重點,結課要存疑
說書人都有“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在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學一學。在課終時,應該故意設置懸念,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有種意猶未盡之感。
所以說,山腳也有宜人風光,只要我們愿意停留,愿意觀賞。記住——別讓第一課時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張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