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本意為:空著,沒有填滿或尚未開發的項目和領域。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留有足夠的空間,存在著沒有寫明的部分,那是作品留給讀者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師生可以憑借自身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等為基礎,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理解、思考、想象,從而獲得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空白,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引領學生填補空白,會有很好的效果。
一、讀透文本,挖掘“空白”
要找到并提出作品中“空白”的前提是要閱讀文本,并與之對話。于永正老師對解讀文本有過精辟見解,他認為:要想真正地上好語文課,必須要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作為讀者要想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把握作品,最關鍵之處在于讀透文本,這樣才能把“空白”點找到并提出來,且能把它解決。
教師在閱讀作品時,應該帶著自己的親身經歷、已有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思想情感等進入作品,與作品交流。在與文本交流中,對文本內容進行了整體感知與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了把握。在與作品交流的過程中,讀者不僅僅是進行知識記憶,而更為重要的是與作者的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共同創造與再創造的動態過程。
如,在閱讀《給予樹》一課時,當讀到“什么都沒有了”時,我想到了自己擁有的一切美好,于是嘗試著在記憶中逐一地擦去這寶貴的一切,心痛至極。文中的小女孩兒沒有錢、沒有禮物、沒有洋娃娃、沒有兄弟姐妹、沒有疼愛她的媽媽,多可憐??!我多么想要幫幫她?。?/p>
再如,閱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當讀到小女孩兒一次又一次地劃燃火柴,想拼命留住疼她的奶奶時,我又想到了自己剛過世的親人,眼中泛起淚花,到底是什么讓我如此依戀?于是我深切地理解了小女孩兒不顧一切的做法,她只是想要在這個美好的節日里,留住她最美好的回憶,多么無助、讓人心疼的小女孩兒?。?/p>
與此同時,為了理解和把握作品,還需要對文本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發現、提出文本中作者留有的“空白”,并對這些“空白”點進行探究、思考,就這些“空白”點讓讀者發揮出帶有個性的見解。
如,《檢閱》一課,在讀到殘疾的博萊克在檢閱時緊跟在隊長后面,竟然“忘記”了自己在拄拐時,由此想開來,殘疾的肢體會給博萊克帶來哪些困擾與傷害?這些都深深地烙在了幼小的心靈上,又怎能忘記?而此時的博萊克卻完完全全地忘記了!多么堅強、自信、了不起的小伙子??!難道他不棒嗎?
就這樣,教師在與文本對話過程中,在整體感知、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之上,對文本進行大膽質疑,在質疑中發現、提出問題與“空白”點,并盡可能地解答,探究文本表達的深層意義。
二、悟透學生,填補“空白”
填補空白,就是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因此語文教學中一切的教學都將圍繞學生展開,課堂上教師從挖掘的“空白”處篩選出一兩個有代表性的、可帶動全篇文章教學的問題進行設計填補方案,讓學生可以陳述自己的見解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插圖補白法
插圖是小學語文課本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略了插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語文課本插圖是教材專家們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為課文配置的,課文插圖能夠滿足于小學生對新鮮、生動、形象的刺激需要,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注意、增進記憶,促進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學《檢閱》一課時,理解殘疾的博萊克能夠同全隊保持一致時,對孩子們來說著實有難度,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地從插圖的空白處進行填補,讓學生仔細看圖,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圖:哪位是博萊克?(出示插圖)
生:拄拐的那位。
師:為什么一眼就認出他來了?
生:因為就他自己拄拐,跟其他人不一樣。
師:那就是發現了他和其他隊員不同的地方。孩子們,那現在我們把拐遮上,你還能一眼就認出博萊克了嗎?(出示插圖)
生:不能!
師:為什么辨認不出來了呢?
生:因為和其他人一樣了。
師:哪些地方一樣?
生:胳膊動作一樣。
師:還有哪兒一樣?
生:步伐一樣。
師:還有……
生:腦袋、眼神。
師:一樣的眼神,一樣的步伐,一樣的精神抖擻,可實際上他和其他孩子一樣嗎?(不一樣)是?。∷莻€拄拐的孩子,可盡管他拄拐,卻能夠同全隊保持一致,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非常堅強。
師:對!是堅強!(板書:堅強)
2.情境創設補白法
在描寫和敘述中,有些語言沒有直接的可感性,讀者必須借助想象來完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文本情境的空白處為學生創設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祖父的園子》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與祖父在園子里美好時光,想象他們都在園子里做些什么,我配樂美讀,讓學生閉眼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一設計誘發了學生的無窮想象,很快他們就踴躍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生1:我仿佛看到了祖父和“我”蹲在地上捉蛐蛐兒。
生2:我仿佛看到了祖父挑著水,“我”一蹦一跳地走在前面。
生3:我還仿佛看到了祖父一把抱起了“我”,高高地拋向天空,又接住,嚇得“我”哭了,祖父卻哈哈大笑。
生4:我仿佛聽到了祖父的諄諄教導。
……
學生欣賞著名曲,想象著畫面,仿佛不是置身于課堂,而是在美麗的園子里和祖父一起嬉戲玩耍。在想象與表達間,體會著鄉親們對生活的熱愛,感受著鄉親們勤勞、和諧的生活畫面,從而綜合提高了學生的感悟、理解、欣賞、評價能力,使教學達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總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挖掘“空白”,將會使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進實踐,邁向成功。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革鎮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