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暗示教育應用于班級管理具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談暗示教育的一些方法及其作用。
關鍵詞:暗示教育;班級管理;暗示藝術
暗示法應用于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以無批評的形式接受批評,對學生不產生心理壓力,不強求學生接受,但能產生積極、主動的影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講究暗示藝術,對提高教育工作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幾年教育管理的實踐,積累了一些暗示教育的方法,現與同行們共同探討分享一部分內容。
一、環境暗示熏陶人
好的環境能使人身心舒暢,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差的環境則使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四面徒壁,那么學生的心里也會感到一片空白,找尋不到進取的方向。因此,班主任可根據實際情況創設以下幾種環境:
1.制訂班訓,張貼公約
班主任要結合本班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簡明扼要的班訓置于黑板上方,其對學生的學習有激勵督導作用。如,“靜、敬、凈”“真誠、求知、勤儉、創新”等等。這樣既美化了教室環境,又能夠使學生時刻接受教育,對他們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力。
在班內配置《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班級公約》《學生管理條例》等,積極利用教室內黑板報、墻報等,提出班內近期奮斗目標,給學生創設積極、向上、奮斗的暗示環境。
2.懸掛畫像,展示風采
在教室內懸掛名人畫像,如,竺可楨、牛頓、富蘭克林、鄧稼先、魯迅等等。這些在各個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都是學生崇拜的偶像,他們能使學生在心目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克服缺點、戰勝困難的力量。同時,還開辟了學生的才藝展示平臺,如,優秀的繪畫、書法、習作等學生作品的展示。
3.評比擂臺,力爭上游
班級還設立個人評比欄和小組評比臺,這些評比欄目的設計力求生動、有個性,避免刻板、枯燥、乏味的感覺,讓學生喜歡屬于他們的這個進步家園,愛上這個成長進步的樂園。
二、語言暗示鼓舞人
用語言作為暗示手段,可以理解為平時所說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等意思。即暗示者雖然沒有清楚地說明,但他的意思已經含蓄地有所表示了。教師對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表現的學生要用恰當的方式、合適的語言進行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這樣就更容易使學生接受,更容易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
1.鼓舞激勵
教師多用肯定、贊揚和鼓勵的話語激勵暗示學生,使每個學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上課時發現學生有不專心聽講、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我就經常委婉地說:“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更好”“這道難題我想你們一定會攻克的”等積極的暗示語言,如,告訴學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會”“我相信你”等等鼓勵之語。
2.賞識教育
賞識,是對他人言談舉止的欣賞。心理學家研究證明,賞識他人會給對方的工作和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陶行知善于用多角度思維從犯錯的學生身上找出其優點或閃光點。他還善于用犯錯學生身上的積極情感克服和戰勝消極情感,而不是靠校長的威嚴與職權從外在因素迫使學生改變錯誤。這是一種尊重、信任、賞識的暗示教育,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教育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暗示下進行自育,收到了真正成功的教育效果。
3.節奏調控
這里主要是講用變換教學語言的節奏方式加以暗示的手段。在講課時,如發現學生思想出岔或不守紀律,我又會針對情況有意識地將教學語言的節奏說得快一些、強一些,或者說得慢一些、重一些,并輔之以表情、眼神,這樣那些不守紀律的學生也常受到啟發。
三、表情暗示激勵人
心理學家麥拉賓認為,在兩個人面對面的溝通時,一條信息傳遞的全部效果中,“只有38%是有聲的(包括音調、變音等),7%是語詞的,55%的信息則是無聲的。”在教育活動中,教師無聲的語言傳遞著豐富的暗示信息。這是指通過面部、身段或目光表情給人以暗示的方法。教師以愉快的表情面對學生可以暗示學生“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還可以暗示學生“我欣賞你,我愿意和你交流”。在這種暗示下,學生也會以積極的心理狀態對待教師和學習。
通過多年實踐,體會到采用“暗示法”來矯正學生在課堂中不良的心理與行為,好處確實甚大:(1)教師只需花費最小的代價和精力卻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2)不用強制手段,就可讓受暗示的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影響。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師播灑的一片愛心,是促使學生上進的雨露。暗示教育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游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學生從這些暗示中,隱約可以看見未來的曙光。一旦這樣,各種阻礙他們心智發展的不快樂陰影就會消除。
(作者單位 林高印: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楊朝紅: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丁蘭實驗學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