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是當下教學中普遍被采用的富有創意和實效性的教學理論和方式,它不僅迎合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新教學理念主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得傳統單向教學方式轉變成為師生互動的雙向教學,而且還間接有效地創設了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更有利于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學語文;合作學習;小組分工
合作學習,是指以班級授課為主,小組學習為輔的學習方式,它改善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學生之間可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因材施教,建立一個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個性發展、協作精神、團隊意識和責任感方面都有所提升和發展。那么,我們如何在語文課堂中組織合作教學呢?
一、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學習是課堂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然而如何分組,誰和誰一組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過程、結果和有效性,不同的分組形式,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如在分組時,要先對班上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和了解,根據他們智力水平、認知能力、性格特點,4~5個人分為一組,讓他們彼此激勵、互補、各展其長,使他們在小組合作中不僅能在文化知識上互助、互長,還能在品德、紀律、性格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二、明確學習小組分工
明確的小組分工,可讓學生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我在小組成員分工的問題上,會先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長、愛好以及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把小組成員分為:(1)組織者,負責主持和保障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2)提問者,負責對本組和其他小組的結論提出異議;(3)交流者,負責在小組交流中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盡到自己的職責;(4)總結者,負責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梳理和整合,做成書面形式的報告。但是這些角色都不是固定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個性的機會。這樣,組員和組員、小組和小組之間,相互監督、檢查、幫助和成長,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樹立參與合作意識。
三、確立合作學習目標
在小組合作中,團隊的成績代表每一個成員的進步和成功,共同且正確的目標很重要,所以,我會先給各個小組制訂總體的目標,再制訂一個理想目標,并給學生提幾條切實可行的建議,啟發學生動腦。有了共同的目標,小組成員們才能緊緊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方向使勁。小組中成員熱火朝天的努力,小組間公平有序的競爭,課堂上你追我趕的濃郁學習氛圍,使得語文教學更高效。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七河中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