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教育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歷經初創、奠基、發展階段,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深入發展階段。下面筆者就本人在電教館十幾年的工作經歷談一談對電化教育的理解和對其發展的切實感受。
電化教育在不同的時期隨技術的發展有不同的呈現,最初的電化教育等同于視聽教育,以電影、播音等電氣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建國后,我國電化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電化教育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蓬勃發展,以技術區分主要有兩個重要時代。
一、視聽模擬時代
從20世紀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這一時期仍然以視聽技術為主流,使用硬件以幻燈投影機、錄音機、錄像機及玻珠銀幕為主。與之對應,電教軟件資源主要以錄音帶、錄像帶和投影幻燈片方式呈現。電教館負責購買和錄制教學所須媒體資料,學校教師根據課程所須由本校電教人員到電教館借代相應資料。這些資料方便了教師的教學,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給了學生書本以外的感性認知。但其缺點亦很明顯:(1)技術為電教人員掌握,相對于普通教師門檻較高;(2)很多時候資料并不完全契合教師所教課程,只能相對近似。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技術的發展使電化教育的形式有了極大的改變,隨著人類社會向信息時代的演進,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興起和成熟,電化教育進入了嶄新的數字化時代,學校的硬件資源變成了局域網、計算機機房及多媒體教室,以這些硬件為支撐,各種課件、學件、專題網頁和開放資源庫成為軟件資源的主流。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教師可以自主使用諸如authorware、ppt、falsh等眾多軟件制作教學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課堂因現代電化教育技術的介入,顯得不再枯燥無味。教師通過電教手段,可以創設情境,融合直觀、多變、知識和趣味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課始而趣生”。多媒體課件將單純的文字轉變為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諸多直觀信息,不易學生理解的抽象教學內容被多媒體技術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畫面,教學過程從抽象變為直觀。教學難點得以簡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控更加牢固。同時,網絡技術的普及,網絡上海量的教學資源共享使得教師備課更加快捷方便,學生亦可通過上網查詢資料進行自主性學習,利用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對自己的知識弱點進行針對性補充。筆者曾做過一個網絡同步助學網頁,將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按學科、年級分類,學生在家即可通過電腦進行收看,真正實現了優秀資源的共享,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
二、多媒體數字化時代
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普及確實使電化教育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但課件、學件的開發有一定難度,對學科教師的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此外,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使得硬件資源的分配不均衡,有些地區的電教發展水平仍然很低。學校的優秀教學資源未能向其他學校和社會開放,資源不共享,利用率低。這些缺點限制了電化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迫切呼喚著新技術的出現。而“云計算”在這一背景下適時登場,為發展電化教育提供了新契機。
云計算屬于分布式計算技術的范疇,它將大的計算任務分成一個個較小的子任務,經由多服務器組成的系統進行演算,再將結果發還給使用者。作為一種計算方式,云計算基于互聯網,按需求提供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給計算機和其他設備。
在云計算背景下,大量的在線網絡資源使得學科教師可以從容選取用以教學,不必花大量的時間去制作課件和學件,降低了教師進行電化教育的技術門檻,從而將主要精力用于研究教材和學生。同樣,在云計算背景下,資源得以真正的共享,大量的課件制作軟件、平臺和資源都在公網上,處于客戶端的教師只要有一臺上網電腦即可進行教學設計,從而大大降低了對學校硬件配置的要求,使得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推廣電化教育成為可能,教育資源得到了真正的均衡。
綜上所述,電化教育技術的發展經歷了視聽模擬時代到多媒體數字化時代的演進,云計算技術目前尚未普及,但是因其特點和優勢,云計算是電化教育技術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相信在現代化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在新技術有力的支撐下,電化教育事業必將更加輝煌。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電化教育館)
編輯 韓 曉